魯桂英
摘 要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材內容趨向于多元化方向發展,其中增加多樣化生活實例及相關圖示,個性鮮活,寓意深刻,充分符合素質教育需求,能夠更為有利地實現初中生良好品質的養成。在此,本文將針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實現教材的合理運用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 初中政治 課堂教學 教材 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8-0045-02
目前,為充分順應新課程要求,初中政治課程教材進行改革創新,增添許多多元化內容。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應實現教材資料的有效運用,教師需努力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緊抓新課程理念,把握素質教育精神,優化課程教學,強化教學實效,切實解決初中學生日常課程學習中所存在的各類問題。
一、巧用引言
具體來說,引言功能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引言闡述初中政治課程教學內容及涉及范圍,使得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具體的學習內容,明確實際的學習目的;第二,引言作用為承上啟下,將課程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譬如說,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級政治教材中,進行跟“權利義務”相關的課堂教學時,教材中通過對過渡性材料的引用,承接上節公民的政治權利導入下節公民義務的課堂教學。由此可見,在日常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巧妙使用引言內容,自然把握上文跟下文之間的有效聯系,引導學生在總結上堂課程知識的同時向學習新課程知識的良好過渡,溫故知新,課堂教學實現自然銜接,教材呈現較強整體性。
二、實用圖示
新的初中政治教材中圖示具體真實、趣味活潑,就學生自身而言,此類教材更為可信,使其可有身臨其境之感,可感受到較為直觀的思想教育。譬如說,進行“依法行使政治權利”課程教學的時候,相關的教材內容包括一組漫畫,詼諧幽默且頗為諷刺,漫畫中的人物由于未能針對公民政治權利進行正確解析而表現出一系列笑話行為,教師在講解中需積極引導學生就漫畫寓意展開合理性分析,進而使其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并掌握公民應有的權利義務,寓教于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課堂教學,同時學生也能夠學會相應的政治知識,明白公民權利義務。
三、強化輔助
初中政治教師需結合特定教學需求,合理運用教材、輔助材料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使得政治課程實際意義突顯。譬如說,在初三政治教學中,教學“從行政訴訟說起”的時候,教師可利用擴展性材料,插入“行政訴訟”也叫“民告官”。訴訟的分類: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列舉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曾經報道的一個案例,西安市的人力三輪車夫呂福山因違章被交警部門沒收了三輪車,呂福山認為交警的這種處罰不合理,在幾次要車不成的情況下,他將交警隊一大隊告上了法庭,請求要回他的三輪車,最終收到了勝訴的判決書。在初二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注釋性材料解釋附加刑及主刑,目的在于針對其進行補充說明;在教材正文前面通常會使用引申性材料,營造出良好學習氣氛,闡明具體道理,形成觀念。由此可見,在日常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需基于教材內容,活用其中輔助材料,豐富整個課程教授內容。
四、善用名言
初中政治課可謂是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等的啟蒙課程,為達到忠實原著、強化知識理解的目的,人教版政治教材中選取很多精美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等材料,優美生動、扣人心弦、寓意深刻,閃爍著先人光芒,說服力較強。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認真深刻地把握材料,將名言寓意跟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學生可深刻感悟政治知識內涵。譬如說,進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個章節講解的時候,教材中對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這句話展開引用,幫助學生掌握共同富裕的真諦,了解到社會主義優越性所在。
五、課后勤讀
初中政治教學教材中精心設置的課后“閱讀與思考”包括許多經典案例、短文以及事例,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新的情景材料溫故知新,找出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實現自身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優化提升。基于此,教師可著手于編者設計的問題,強化培養學生知識剖析能力。在課后,教師盡量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不要讓其養成拖拉習慣,喪失學習良機。
綜上可知,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應該合理有效地運用教材,優化課堂教學,切實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使之擁有良好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林志能.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教材之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6).
[2]岳艷萍.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教材[J].學周刊,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