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萍
摘 要 當今世界已經邁入信息化時代,隨著科學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促進教師教學能力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則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而從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應用還停留在單一的層面,沒能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應用不好則會適得其反,所以解決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勢在必行。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059-02
小學生作為國家與民族發(fā)展的希望,受教育質量的好壞是家長、學校以及社會關注的焦點,對小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不僅影響到學生本身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整個國家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所以應該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改變以往語文課堂上枯燥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愛好,實現教育模式的轉變,而結合實際情況,信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仍存在某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在運用信息技術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多數語文老師還本著傳統(tǒng)教學觀念進行教學,不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多老師運用的教學工具仍然是書本和粉筆,多數情況下對學生的思考和理解產生局限性,一般都是老師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記,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概念也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沒有給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很多學生內心產生抵觸,接受起知識也更加吃力,這種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的空間。
(二)師生間缺乏交流
有些老師不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一些老師則是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應該用黑板或是口頭講解的知識也用圖像或動靜態(tài)的畫面來傳授,使學生對圖像和畫面產生了依賴而不進行思考,造成了學習思維上的惰性。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動腦能力還造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學生學習的興趣減退,把本應該活躍有趣的課堂變得沉悶枯燥。在影響師生交流的情況下,也影響了老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
(三)信息教學達不到預想效果
有時教師為了一節(jié)課而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發(fā)多媒體課件,但在課件應用時卻沒有達到預想或是應達到的教學效果,投入與應用效果不成正比,甚至因為軟件的質量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要想課件達到合格的質量,必須要求制作者掌握教學設計、程序編制、軟件外觀和課程設置這四方面。如果制作者沒有掌握這些方面很可能導致制作出來的課件和課件要呈現出來的知識與實際的教學目標發(fā)生偏離,從而影響整個教學課程。
二、如何解決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案
語文這一學科對許多學生來說是知識體系龐大且繁瑣的課程,它的內容十分豐富且傳授的知識量較大,涉及的面積也比較廣,小學生正處在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的階段,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知識一起呈現或傳授給學生。因此老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授課時要著重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把課程內容相關的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和特點。在針對一些描寫生物或動物等文章也可以通過視頻資料或播音員的配音來進行朗誦,把文章展現得更加生動,學生學習接受起來更加容易,也提高了學生的集中力和興趣。
(二)把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小學生擁有或了解的知識面是有限的,對于新知識的接受學習能力也較弱,因此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時多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教學中的交互性
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和特點就是交互性,簡單來說就是教師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它可以根據每一篇文章不同的內容和情境,需要哪一部分的課件和相關的內容就可以馬上呈現出來,根據學生理解接受程度的快慢來調節(jié)授課的速度,可以加快還可以放慢,而且能夠在為學生展現或解答某些難題時,根據學生學習或解答的速度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和指導。還能隨機出題并且立即給出解答和步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老師也可以隨機地指出重點和難點,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四)提高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
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只有讓教師深刻地理解和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才能制作出適用的教學課件。因此要加強教師課件制作的培訓,挖掘廣大教師的潛力,教師的培訓方面也要制定約束,在培訓過程中上交自己學習的錄像或是學習后練習的課件,這樣可以有效地監(jiān)督和檢查教師的學習情況。通過培訓把教學水平發(fā)揮得更好,傳授的知識也更加準確和細致。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網絡所覆蓋的知識網是面向全球領域的,網絡用戶之間可以互相溝通學習,消除了區(qū)域局限性,利用網絡大量的知識存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語文的學習內容,同時也彌補了教材中的許多不足。例如:學校可以通過舉行公開課、說課的比賽,組織老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講解的比賽,評選出優(yōu)秀教研論文、精品課或是優(yōu)秀教學課件,并根據評選給予相應的獎勵和職位的提升。通過這些比賽也可以有效的促進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外界之間的交流,使得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合理掌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發(fā)揮到最大限度。
參考文獻:
[1]王靚.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7(34):25-28.
[2]廖昌樹.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導報,2013,6(11):184-186.
[3]周紅霞.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讓小學語文教學充滿活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1):77-79.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