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劉科偉
摘 要:路橋建設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提高路橋施工質量,不僅對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而且可以加快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過渡段施工是整個路橋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的優劣對整個路橋的平順具有直接的影響,并且對人們行車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路橋過渡段施工的質量,必須選擇優質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藝,施工人員必須按照施工設計的標準要求進行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做好施工質量的監督和管理,提高路橋投入使用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一旦控制不好渡段施工質量,就會導致路基沉陷、橋頭跳車等病害的發生,不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出行,而且威脅著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本文將對過渡段施工技術在路橋施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路橋施工;過渡段施工技術;應用
1 路橋過渡段產生不均勻沉降的原因
1.橋頭引道軟土地基處理的不當
目前,由于軟基路段出現地基沉降而引發的橋頭跳車現象還依舊存在,因此在進行原因分析時,主要是由于施工圖設計中出現地質鉆探布孔較少,且鉆探深度不足,未能及時發現軟基的存在,或未能將軟基范圍和深度得到準確探明,無法清楚掌握軟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從而引發橋頭路堤軟土地基處治遺漏的問題發生,或產生不合理的處理。其次,運用軟基處理理論計算方法、計算參數以及軟基實際情況會有一定的差距存在,造成軟基處理設計未能與預期下過相符,無法滿足交通部相關規范的技術要求。
在橋頭引道位置,由于存在有軟土地基,橋臺臺背路堤施工時會出現填土壓實不足,雨水侵蝕造成路堤填土流失及強度降低等現象,該問題是造成路橋過渡段產生路堤沉降的主要原因。然而,設計橋臺基礎是結合規范容許沉降值進行設計操作的,一般,實際發生的沉降值與設計的沉降值相比較小。因此,路橋過渡段結構設計過程中,軟基路堤沉降防治等路橋順接結構物的設計是最為關鍵的要點。
2.無法滿足橋臺臺背路堤壓實度的要求
在路橋施工中,幾乎所有橋梁、明涵、通道等都應對臺背進行填土處理,然而,施工用料、施工機械、施工順序、施工作業面以及施工經驗等管理因素直接影響到臺后填土的壓實度,施工過程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在分析公路調查結果時,臺背填土普遍會出現壓實不足的問題,該問題的產生是造成路橋過渡段有不均勻沉降形成的一項基本原因。另外,在公路運營過程中,車輛荷載以及自然因素對路基產生的共同作用下,會形成土基塑性變形的積累問題,導致路橋之間形成差異沉降,最終導致高等級公路路面的平順程度造成影響。
3.橋頭路堤邊坡的防護措施不當
在公路橋頭路基施工過程中,一般會選用滲水性土、砂類土等作為臺背路堤填土進行運用,使其發揮填料作用,無法充分考慮到防水和排水設施。通常情況下,對于翹起橋臺浸水的路段來說,應采用漿砌片石護坡,而其它橋臺路段,僅在錐坡范圍內設置漿砌片石護坡,在臺背對防格網草護坡或草皮護坡進行設置,但從公路改建、水毀以及收尾工程的偵查過程中可以發現,橋頭路堤沉降較多的位置,都會存在護坡水毀及錐坡等問題,其產生原因是由于雨水會沖刷路堤,并侵蝕防格網草護坡等路堤,而邊坡防護措施則未能發揮有效的路基保護作用,造成雨水對路基的侵害問題產生。因此,橋頭路堤邊坡防護措施、臺背防水以及排水措施的不適當,會引發橋頭路基有不均勻沉降出現,從而形成橋頭跳車問題。
4.橋頭引道過渡段結構設計出現不周到的問題
(1)結合橋梁長度、橋臺搭板長度的設置實施劃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大中橋,其搭接長度為8m。②小橋、填土高度低于0.5m的涵洞或通道,其搭板長度為5m。然而,橋頭引道路堤是處于高填方路段位置,軟基路段橋涵結構和橋頭路堤會有較大的相對沉降量產生,由于搭板長度不足而無法發揮順接作用,行駛車輛通過時,必然會有橋頭跳車問題產生。
(2)計算搭板設計時,應與支撐在彈性地基上的板相結合實施的,未能充分考慮臺背路堤的沉降問題,雨水沖刷會帶走臺背填土等因素會造成臺背和搭板路堤脫空等現象,對受力狀態會有不利作用產生。最終導致搭板設計強度出現不足,導致斷板問題形成,從而出現橋頭線形突變,引發橋頭跳車問題。
(3)目前,橋頭搭板處理仍不具備定型的設計計算方法,公路橋涵設計規范也不具備明確的規定。
2 過渡段施工技術在路橋施工中的應用
由于路橋施工過程中有較多問題存在,因此應運用合理的方法對其實施改善。以下為具有一定實際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法,為施工技術人員提供技術參考。
1.對路橋過渡段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不斷加強
路橋施工的質量受到施工方案和組織設計的嚴重影響,因此,應嚴格要求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在開展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時,應根據科學的方法和編制的程序,通過對技術經濟實施不斷地分析對比,從而優化調整設計方案。其次,嚴格檢測施工的質量,對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工作做好,通常情況下,過渡段施工組織設計會對路橋間的沉降差得到盡可能減少,在路堤和橋臺的連接部位,若發現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碾壓會有一定難度存在,應及時改用小型振動機開展充分壓實作業。
2.應根據壓實要求嚴格開展壓實工作
通常情況下,應同時開展臺背路堤填土和錐坡填土,并根據設計的寬度實施一次填土,在分層填筑過程中,每層的壓實厚度都應控制在小于15cm范圍內。具體施工要求包括:仔細檢查填土松鋪厚度,其次還應對平整度和含水量實施檢查,使每項指標都達到要求之后即可開展碾壓作業。運用振動壓路機實施碾壓時,除了連接處必須加強振動使碾壓效果得到增強以外,橋臺附近都應運用不震動靜壓,避免有橋臺損傷問題出現。
3.橋臺結構的合適選擇
在選擇橋臺結構時,應盡可能選用有利于減少路橋過渡段施工后沉降的橋臺結構。現階段,在各種各樣的橋臺結構中,由于樁接臺帽的橋臺結構過渡段路堤時在施工前開展填筑的,所以不會受到施工作業面的限制,可運用大型機械設備,并且不存在施工四角,壓實度也應與規定要求相滿足。其次,在開展橋臺結構施工時,應為過渡段軟土地基和路堤填土預留出一定的沉降期,對減少過渡段路堤有施工后沉降的現象產生有利作用。因此,在進行設計時,通常應對該種橋臺結構進行選用。
4.過渡搭板
在過渡段范圍內,路堤填料上會出現現澆鋼筋混凝土厚板,其一端在剛性基礎上支撐,運用鋼筋混凝土厚板的抗彎強度使軌道的剛度得到增加,該厚板則稱之為過渡搭板。該方法一般廣泛應用于公路系統中,也有較好的效果存在。搭板下面地基的非均勻特別是脫空,能使板底的彎拉應力得到顯著地增大。當地基從均勻到非均勻再有脫空產生時,其相應的最大豎向位移會有1倍左右的增大,而搭板厚度的增加會使搭板抵抗彎拉應力和變形的能力得到顯著增大。板厚從原有的20cm增加至30cm,板底的最大彎拉應力也有了30.60%的減少,豎向位移也減少了19.85%。所以,應運用增加搭板厚度的方法,使變形減少并增加過渡段的抗力性能。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路橋施工的質量,確保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必須對路橋過渡段施工質量進行嚴格地控制,不斷地提高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水平,從而有效地減少了公路、橋梁連接處過渡段的臺階數量和沉降量的發生,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羅林剛. 試論路橋工程施工中過渡段的相關問題[J]. 科技資訊, 2011,(08) .
[2] 李敬. 淺析路橋過渡段施工問題的有效應對措施[J]. 科技風, 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