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雷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預設不是為了限制生成,而是為了使生成更具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為了使生成水到渠成。同時,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捕捉形形色色的生成點,迅速作出判斷,并妥善處理好教學預設與生成資源的關系,讓生成使預設生機盎然,為預設錦上添花,為預設增光添彩。
一、精心預設,使生成水到渠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應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的預案(預設)。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必備的能力。教師只有精心預設,課堂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學生的生成更具方向感,使生成水到渠成,進而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是鮮活的、富有個性的生命體。因此,教師在預設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預設他們已知的學習方式與思維習慣,還要盡可能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未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靈活預設,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及交流反饋提供充分的時空,促進有效生成。
2?郾隨機應變,讓生成為預設錦上添花。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教師的預設難以預見他們回答問題的種種可能。課堂中,教師不應拘泥于預設的教學程序,而應獨具慧眼,將彈性靈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資源即時捕捉并理智地納入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為預設錦上添花。
例如,“圓的周長”一課,教師拋出這樣的一道拓展題:地面上躺著一個底面半徑為0?郾5米的圓柱形油桶。如果要將這個油桶滾過6?郾78米,要滾動幾圈?學生基本上都會應用圓周長的知識求出:要滾6?郾78÷(2×3?郾14×0?郾5)≈2?郾16(圈)。這時,有個學生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我們平時常常要把油桶滾到墻角。”教師及時捕捉到這一難得的生活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這個油桶離墻角的距離是6?郾78米,滾到墻角要滾幾圈?”有的學生認為有墻與沒墻結果一樣,有的學生則陷入了沉思。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示意圖,通過畫圖,使學生直觀地看出:“如果有墻擋著,最后一個半徑的距離不用滾,滾動的圈數是(6?郾78-0?郾5)÷(2×3?郾14×0?郾5)=2(圈)。教師的這一隨機應變,超出課前的預設,卻讓學生獲得了意外的收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域,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了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則是預設的升華。精心的預設是為了促成有效的生成,靈動的生成離不開精心的預設,也能為預設增光添彩。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尋求預設與生成的和諧,必定會使課堂更加精彩,更富實效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三中心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