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梅云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然而,當前的識字教學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軟肋”——常見蜻蜓點水、匆匆過場;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細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語文教學應體現漢字的整體美、靈動美、形象美,表意的豐富美以及音韻鏗鏘、語感強烈等典型特征,讓識字的過程充滿活力、充滿靈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而且還能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形象分析字理,激發識字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一年級學生剛開始識字,所學的生字大多為象形字,對字的來歷,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愛聽。教師應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手段等進行溯源,分析字理,生動演繹漢字的形象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其識字的興趣。如在“象”字的學習中,筆者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當投影上先出現一頭大象,接著出現一個象形的古漢字,最后出現一個簡化字“象”時,教室里剎那間安靜下來,學生的目光盯著投影,他們被鮮艷的色彩、新奇的動畫演變吸引住了。筆者不失時機地對三者共同點進行比對、講解,讓學生在掌握“象”的字形、字義的同時,直觀地了解到象形字“模仿形狀把字造”的特點。
此外,還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看圖、記順口溜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如“日”字的教學,不應僅是簡單地展現“日”的演變過程,而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字理:一輪火紅的太陽高掛空中,射出萬丈光芒,多么耀眼啊!接著用課件出示圓圓的太陽圖像,問:“你們看,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再告訴學生——古人是用圖來表示“日”字的(板書篆體“日”字),后來隨著漢字的不斷演變,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板書楷書“日”字)。這樣,針對象形字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采用圖畫與語言描述相結合的方法教學字形,要比枯燥的書空練習形象得多,因而學生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所留下的印象就比較深刻。
二、理趣共融共生,營構活力的識字教學
“理”指的是字理,即漢字的理據性。漢字本身具有靈動的智慧,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趣”指的是識字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靈活與多樣性。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必須立足漢字本身的特點,創設形象生動的語境氛圍,讓生字的字形教學與字義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聽聽、看看、想想、說說、演演,在多種感官的體驗活動中盡情想象、識記漢字并學會表達。例如,學習“馳、弛、池”時,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的:有馬會奔馳(演示騎馬動作),有弓不松弛(演示射箭動作),有水是小池(展示圖片)。這樣,既緊扣字理,又極具情趣,學生興趣盎然,識字的熱情很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識字教學好比無味豆漿,而情趣就如糖,在一杯無味豆漿中加了一勺糖,“味道+營養”就全有了。
當然,強調理趣結合,教師要慎重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比如,可以采用編兒歌、猜字謎和講故事等低年級識字課堂上較為常用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先講清字理,引導學生科學識記之后,再讓學生運用個性化的方法來記住字形。例如,“尖”字的教學,講清字理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看見的“尖”的東西。這樣,“尖”的字理就在學生心中扎下了根,“上小下大”的字形也會在說話練習中熟記于心。其他如,茶——一人躲在草木中;獲——一對狗,草下走;“三口品,三木森”“小土為塵”等,學生的說法多種多樣,既有助于形象地識記漢字,又發展了想象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努力讓理趣共融,優勢互補,和諧有機地統一起來,漢字在學生的眼里不再是一個個僵硬的符號,而是具有獨特個性的美麗天使。課堂就可以既扎實有效又充滿生命的張力,既能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又能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語文課也就更具有語文的特性。
三、創造想象記字,營造靈動的課堂
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優美的圖畫,里面蘊藏著奇妙的古代文化、生活常識等。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分析字形、結構,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更好地識記漢字。對于字理明顯的生字,我們可以在分析字理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更形象地理解字義,掌握字形。例如,教學“渴”字,在弄清這是個形聲字的基礎上,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平時口干了最想要什么呢?學生就會想到要喝水。這樣,學生對于“渴”字是三點水旁的印象就十分深刻。再如,學習“坐”字,先講清字理:會意字,從二人從土,像兩人對坐土(地面)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想象,有的同學認為是兩人排排坐在談心,有的則認為是兩人在對歌,還有的則認為他們正坐在一起分蘋果……只要是大體說對了,就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
對于那些一時難以講出字理,又難以識記的漢字,可以鼓勵學生用聯想去創造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例如,教學“搔”字,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想象的:身上蟲又咬,用手撓一撓。學生既記住了“搔”字的構造,又明白了它的意思。學生學會了運用聯想法,舉一反三,能和更多的漢字交朋友。此外,用順口溜來分析字形的方法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如“了字加橫就是子”“刀字出頭就成力”“大字加橫天天天”等等。
學生是有差異的,在我們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沒有絕對唯一的標準答案,也沒有絕對唯一的識字方法,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符合邏輯,都是正確的。課堂上教師能巧妙地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及時捕捉到靈動的思維火花,讓原本比較難掌握的字的字形,通過學生有趣的解答,迎刃而解了。作為教師,我們除了要在課前精心準備,對課堂上學生的“突發奇想”更要用開闊的胸懷去對待,把學生的疑難點轉化成為學生的興奮點,創造出精彩靈動的課堂,使它成為識字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不要總覺得學生是在搗亂而采取冷處理,也許學生的一句話,就能達到“點石成金,出奇制勝”的效果。
識字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緊緊抓住漢字自身的特點,因字而異,講清字理,啟發想象,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漢字就是一連串跳躍的小生命,識字教學的課堂就會擁有情趣與美妙,也就更具有語文的靈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縣流水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