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若周 黃炎群
摘要:“一體化”教學,就是整理融會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實踐相結合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的教學方式。本文從揭陽市衛生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為例,探討了“一體化”教學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一體化;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9-0107-02
“一體化”教學,就是整理融會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實踐相結合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的教學方式。通過一體化教學,可以達到以下五個轉變:教學從“知識的傳遞”向“知識的處理”轉變;教師從“單一型”向“行為引導型”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型”轉變;教學形式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室內外專業教室、實習場所”轉變;教學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體、網絡化、現代化教育技術”轉變,從而以“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體現職業教育的實踐性、開放性以及實用性。
近年來,我校按照“一體化”教學的要求,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方法,大力推行教學改革,堅持做到“專業與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技能訓練對接,學歷證書與執業資格對接”,有效地推動了“教學做”的全面發展,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認真規劃,切實加強實訓中心建設
2010年,我校針對原來護理實驗設備不完備,學生實訓相對單一,未能很好地開展一體化教學的實際,學校領導抓住搬遷新校區的契機,認真規劃,建立健全護理實訓中心,近三年來共投入近1000萬元增購了網絡化急救醫學情景仿真訓練系統、心肺聽診與腹部觸診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開放式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等實訓教學設備,將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成全市護理專業示范性實訓基地。目前本專業實訓室24間,能滿足一體化教學需要的護理專業教室(含示教室)共11間。除基礎課實驗室外,還建立模擬仿真護理病區,設有模擬病房、護士站、ICU搶救室、護理示教室、護理技能操作室等,實訓場所設置貼近醫療機構的真實環境。同時配備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所有教室和實訓室均配備有多媒體教學平臺,可同時容納四個班學生的實驗實訓。目前學校有護理專業教學設備總值738.5萬元;生均設備值6139元;單個設備5000元以上147件,2萬元以上35件。大部分實驗實訓室設備與臨床護理工作崗位使用的設備實現了無縫對接,達到了省內同類學校護理專業先進水平。
二、更新觀念,積極推行教學改革
近年來,我校圍繞中職護理專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積極加強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不斷推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重點是突出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具體體現在教師的角色和任務的轉變上,從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學過程中注意鍛煉學生邏輯思考能力、實操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溝通能力等,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獲取本專業知識的能力,又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1.積極探索轉變教師觀念的有效途徑
影響一體化教學的推進主要來自教師長期以來養成的教學習慣。為此,我校首先從學校領導、科長主任、教研組長等層次統一認識,統一步調,轉變觀念,積極探索“一體化”教學的有效途徑。通過開展“一體化”教學的座談會、研討會,邀請廣東省技術師范學院劉合群教授等專家到校舉行專題講座等形式,組織教師學習“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有關內容和知識,使全體教師充分認識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從而把“一體化”教學提高到關系學校教學改革成敗的高度來對待。這從根本上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為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2.培養一支適應一體化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體化教學需要的是“雙師型”教師,沒有“雙師型”教師,理論和實訓就很難結合在一起。為了培養雙師型教師,我校采取理論教師到醫院實地參加技能培訓的方法,大力培養一體化教學所需要的雙師型教師。2009年以來,我校每年均選派十幾名骨干教師利用寒暑假到醫院參觀學習,親身體驗醫院一線工作環境。學校采取優化師資配置,將部分專業課理論教師充實到實習教學中去,參與學生的實習指導,讓教師了解實習教學的各個環節、手段和特點,同時也提高動手能力和指導學生訓練的教學能力。
3.加大力度推進一體化教學
一體化教學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的先進教學理念,既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又使學生自覺地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近年來,我校積極調整辦學思路,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推進“一體化”教學。首先從護理專業入手,配套設置“一體化”教學的相關儀器設備,提供足夠的教學實驗場所,并從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實驗指導給予適當的調整和大力支持,目前我校在《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課程的教學中,一體化教學已經開展得有聲有色,形成了學生樂學、教師愿教、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為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我校利用雙休日或課余時間,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驗實訓。在課余練習過程中,我校大力提倡“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的“導生制”教學方法。每門功課在開課的前幾周,各科任教師重點物色、培養3~5名骨干學生,要求骨干學生在課堂上先學會該門功課的實訓操作,培養其成為“小老師”,并充分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多、教師少的問題,也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教學相長,教研教改初顯成效
近年來我校護理專業通過積極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教理念,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既達到了師生上下互動,教學相長,教學做有機結合的目的,又體現了“教中學、學中做、做中教”的辦學特點。有效地推動了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全校教師綜合素質明顯提升,學生實操能力大大地提高。護理專業教師全部能開展一體化教學,雙師型教師比例從2009年的不足40%增加到現在的86.0%,我校教師參加2013年廣東省護理教師實踐技能競賽榮獲特等獎、一等獎各1名。護理專業2011、2012屆畢業生中“雙證率”平均達96.4%。護理專業學生參加2012年和2013年廣東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天堰杯”護理技能競賽,獲得“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6名和“團體一等獎”、“團體二等獎”的好成績。2012年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考試,合格率為80%,居全省同類學校前列,受到省衛生職教協會的通報表彰。經過近年來的改革探索,我校護理專業培養的學生已初步彰顯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特色,學校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
四、推行一體化教學遇到的難題
我校在近幾年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面臨幾個問題:一是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學校實訓場地、設備還不能滿足“一體化”教學需要。二是 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標準要求掌握不透徹,未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相長,教學做有機結合。三是少數教師綜合能力未能很好地適應“一體化”教學的需要。部分學生對“一體化”教學模式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競爭意識,課前預習的自覺性不夠。
五、設想
今后,我校將繼續推行“一體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一體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加大實訓場地、設備的投入,建立健全一體化教學的配套管理制度、評估標準和激勵機制;繼續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到臨床一線參觀學習,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制訂更加合理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參與“一體化”教學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更好地提高學校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