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杰 胡凡剛
我國明星戶外綜藝節目的限度及超越
□秦杰胡凡剛
近年來,明星戶外綜藝節目以其真實記錄的紀實特色、紛繁多樣的節目類型贏得了觀眾的認可,成為各大衛視搶奪收視的重要法寶。為了能使明星戶外綜藝節目在我國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分析節目發展過程的基礎上,本文重點對明星戶外綜藝節目的限度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以期引領節目今后的發展,并對此類型節目的發展做出有益指導和借鑒。
院明星戶外綜藝限度超越
近年來,明星戶外綜藝節目異軍突起,以其真實記錄的紀實特色、紛繁多樣的節目類型贏得了觀眾的認可,成為各大衛視搶奪收視的重要法寶。從2013年至2014年年底,相繼有《爸爸去哪兒》《兩天一夜》《花樣年華》《花兒與少年》《花樣爺爺》《瘋狂星旅行》《魯豫的禮物》《如果愛》《奔跑吧,兄弟》《極速前進》等十幾檔明星戶外綜藝節目點亮熒屏并取得不錯的收視。
在節目盛興的背后,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限度,變革的方向又在哪里?本文重點對明星戶外綜藝節目的限度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并面對現有的發展限度實施變革,在變革的基礎上實現超越,以期引領節目今后的發展,并對此類型節目的發展做出有益指導和借鑒。
創新意識限度。創新意識限度是指我國電視節目一直存在的創新能力不強、過度依賴克隆與版權引進模式、缺乏創新等問題。目前活躍在熒屏上的節目大多是從國外引進,僅有的原創節目中也不乏借鑒國外節目形式或是中韓合作聯合制作,缺少原創意識。此外,雖然我國電視人一直注重在節目引進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新,但是在如何能做到“洋模式”與“本土化”的有效融合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欠缺。節目《兩天一夜》從韓國引進中國時的本土化改造非常小:除了把原先的“遍游韓國”改為“暢游四川”,帶領觀眾游歷四川外,游戲樣式沒有做到與本土特色相融合,缺少接地氣、本土化的原創節目。
節目品質限度。節目品質限度是指為了追求收視效益,電視在走向娛樂化傾向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涌現了“以隱私當賣點,把低俗當脫俗,以出丑做笑點”的低俗化浪潮,在節目品質與格調上走低端路線。某些節目熱衷炒作個人情感隱私、矛盾甚至作假等方式為噱頭來制造話題、吸引觀眾、博取收視,將娛樂低俗化,使節目失去了自身的品味、堅守以及文化擔當,忽略了價值引領。《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利用孩子搶奪收視從而把孩子推向了輿論浪尖,《爸爸回來了》中吳尊給女兒洗澡的鏡頭讓觀眾大呼“無節操”。此外,節目組通常會利用緋聞情節、成員不和來制造話題,吸引觀眾。《兩天一夜》中的李菲兒和安載賢總是在節目的刻意安排下頻頻制造緋聞話題;《花兒與少年》《花樣爺爺》中時不時會有某兩位爺爺不和,姐姐們的抱怨等為話題引起熱議。低俗化浪潮不斷涌入,電視熒屏得不到凈化,電視節目品質無法提高,將嚴重影響我國電視產業未來的創新發展趨勢,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先進文化的引領,進而使我國電視生態的發展受到損害。
細節制作限度。明星戶外綜藝節目是一種新興樣式,大多是從國外引進模式,再進行本土化改造。但是,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制作者沒有用心學習和思考海外節目的成功之處,在本土化融合和創新的過程中缺乏對于節目的改善和調整,電視人缺乏應有的職業自覺和專業素養,導致節目出現諸多細節問題:任務設置不合理、后期制作粗糙、濫用字幕、配樂不當等。《魯豫的禮物》設置“富游”環節導致嘉賓在節目中“漫天撒錢”;《兩天一夜》中出現字幕錯誤,將“年紀輕輕”錯寫成“年紀青青”;《爸爸回來了》缺乏對于配樂的理解和把握,竟然選用韓國浪漫愛情喜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主題曲《愛你的宿命》一曲來表現父女之間的相處。字幕的運用是為了彌補參與者內心戲的視覺短板,將嘉賓的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外化。但《兩天一夜》中大量字幕的使用,使得節目過于依賴于字幕而削弱了鏡頭語言對于敘事的能動性。種種現象表明,電視節目制作者在進行節目制作時,只是注重節目的模式引進及內容拷貝,缺乏對節目細節的處理和把握。為什么我國缺乏優質節目,由此可以窺見一斑。
中國明星戶外綜藝節目是同質化現象嚴重下電視節目創新的產物。在節目范式形成過程中,面對現有節目的發展限度,為能延長節目生命周期、使節目獲得長足發展,我們應該超越節目限度,積極推進節目變革。
提升創新能力。我國明星戶外綜藝節目大多引進海外模式,模式的引進豐富了電視節目的類型,為電視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然而,如果把“模式引進”作為振興中國電視產業的法寶,無疑是飲鴆止渴。對原創的投入大減,不僅會使中國電視節目的原創能力進一步萎縮,還可能進一步加劇社會價值觀的混亂乃至文化的殖民化,使重建文化自信的目標更難以實現。①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對于新型節目的創新,積極研發新的節目類型。事實上,通過對韓國綜藝節目的研究我們發現,韓式真人秀節目的創新方式對我國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在韓國像《爸爸去哪兒》《兩天一夜》等節目被稱為“真實綜藝秀”(RealVariety),是在結合了西方真人秀(Reality)和韓國傳統綜藝節目(Variety)兩者特征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節目類型。②我們在進行節目創新時,可以借鑒韓國創作經驗,把真人秀節目與我國傳統文化類型相結合,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國人觀賞習慣的優質節目。
此外,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電視節目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就已有節目來看,像《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等王牌節目雖然前期一鳴驚人,但很難保持長久、穩定的收視。所以,為延長已有節目的生命周期,使節目得到長足穩定的發展,我們必須根據社會需求和觀眾的收視心理,不斷進行節目樣式的創新,為已有節目增加新的元素,不斷刺激并滿足觀眾需求,從而延長節目的收視周期。節目制作者可以嘗試設立節目反饋機制,根據觀眾反饋意見積極改進創新,還可以借鑒國外節目創新元素,進行本土化創新。
加強品質質量。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電視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涌現了低俗化浪潮,電視節目娛樂化傾向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量熒屏垃圾和娛樂泡沫。電視臺在追求收視的過程中著眼于節目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社會效益,不少電視人疏懶于對節目形式內容的創新思考轉而以低俗賣點愚弄大眾眼球。“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③實現節目變革需要內在品質的積累和沉淀,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以社會效益為導向,注重對節目品質的追求,從而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電視人要把提高節目質量、生產創作優秀作品作為電視工作的重要環節,努力創作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體現先進文化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播當代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國人審美風尚的、充分發揮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融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如《《花樣爺爺》引領年輕觀眾群體關注老年人的身心狀況;《花兒與少年》告訴人們旅行的意義,思考著人際交往……電視節目應該在娛樂大眾的基礎上,加強對品質的把關和提升,體現精神內涵和教育意義,努力延長節目的生命周期,做到可持續發展,避免曇花一現。
此外,創作者在學習國外節目成功經驗、進行節目創新時,不應該只注重節目形式內容的改進和創新,還應該注重對節目質量的審閱和把關,所謂的“精品”節目不僅包括精深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還包括精良的制作。創作者在進行節目制作時要見微知著、擺正思想、端正態度,仔細考量節目制作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嚴格把關節目制作流程,嚴控節目輸出質量,把節目創新和制作放在同等地位。不要只學皮毛而不得要領,只重宏觀而忽略細節,堅決杜絕節目流程設置不合理、字幕錯誤、配樂失當等現象的發生。
整合旅游文化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加之生活緊張和社會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熱衷于通過旅游來減壓。當《爸爸去哪兒》的播出意外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時,電視真人秀節目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節目的發展應該充分利用電視優勢,整合旅游文化產業,積極進行國內、國外旅游場所的開發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帶動經濟的增長,增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實現社會經濟、文化的互惠共贏。節目組可以通過與國內當地文化局、旅游部門、旅游公司進行溝通交流,選取最能體現當地特色的文化旅游景點,進行路線規劃和特色游戲開發。
一方面,通過與當地部門的溝通,節目組可以更加便捷、全面地了解當地特色旅游場所,而不會僅僅著眼于某些知名旅游勝地。在對當地民俗風情有了準確把握后,節目組可以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進行任務設置和游戲開發,讓參與者及觀眾在體驗過程中自覺了解風俗文化。另一方面,與文化部門、旅游公司等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進行產業開發,帶動經濟增長。旅行社通過節目中明星嘉賓的旅游路線及游戲任務設計旅游路線供觀眾實地觀光體驗,增加旅游營業額;當地居民可以在節目熱播所帶來的旅游熱潮中積極開發周邊產業,帶動當地經濟增長,解決村民工作問題。此外,明星戶外綜藝節目還可以與國外政府部門合作,積極進行旅游文化產業的交流合作,實現國際經濟文化交流。
培養精英團隊。精英團隊的培養是打造精品節目的重要武器,是今后電視節目需要加強的重要內容。首先,節目的總制作人、總導演作為意見領袖要有預見性眼光,通過與國內外電視人的交流,學習成功經驗、了解尖端信息、把握潮流方向。其次,對于團隊的分工要精細明確,一般戶外節目的制作團隊人數較多,拍攝器材、道具也是紛繁復雜,所以節目組要學習國外團隊的制作經驗,精細分工、責任明確,確保拍攝、制作過程有序、高效的進行。此外,雖然與國外制作團隊相比,中國對于戶外真人秀節目的制作手法還略顯稚嫩,但我們可以在與國外團隊合作、進行模式引進的過程中,積極學習國外團隊制作的成功經驗,以求在拍攝手法、情節設置、專業技巧等方面達到較高的制作水準,確保節目制作高品質完成。
總之,明星戶外綜藝節目作為一種新興的電視節目類型,在形成自身獨特特點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在節目創新、細節、質量等方面存在限度問題。在未來,應該加強對節目的可持續創新,提高節目品質,在學習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旅游產業進行本土化改造,在專業化團隊的運作下制作優質節目,實現對節目的超越變革。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欄目責編:曾鳴
注釋:①見新華網:《只有引進才能成功嗎?》,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 2014-02/14/c_126132241.htm。
②羅姣姣:《韓國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中國電視》,2014(7)。
③參見《習近平文藝座談:文藝不能沾滿銅臭氣》,http://news.sina.com.cn/c/ 2014-10-15/2122309946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