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紅
廣播營銷的創新突圍
□高紅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被極大地擴展,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媒體受到各種數字媒體的強烈沖擊。從營銷的角度看,隨著四大傳統媒體影響力不斷被稀釋,廣告主選擇媒介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傳統媒介廣告經營的下滑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種大環境下,深陷其中的廣播必須做出改革和選擇,所謂不創新不前行。在當今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隨著互聯網時代傳播的深化和精準細分,所有的媒體都充滿了機遇與挑戰,唯有精耕細作,優化資源體系,完善整固核心競爭力,開拓延展創意思維,用智慧精心打造整合化的商機平臺方能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業界一位對廣播營銷十分有心得的經營者曾經說:因為車載和收音機很早就被普及了,所以廣播其實是最早的移動媒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廣播其實不完全屬于傳統媒體的范疇,而隨著PC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廣播的定位將被重新劃分,傳播渠道也必將被拓展。
首先,從受眾目標看,廣播聽眾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廣泛化、碎片化和綜合化最終形成了廣播作為新型移動媒體的終端受眾群,從老年人到年輕人,從白領階層到精英階層,從開車一族到打車一族……廣播的“耳聽”方式無論在所控時間和收聽地點方面對比“眼見”方式具有局部的優勢,受眾目標更加精準。以車載廣播受眾為例,根據北京中廣興業媒體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14年度廣播聽眾出現明顯的“3-2現象”,即廣播每減少2個居家聽眾,會同時增加3個新的增量聽眾,這3個新的增量聽眾中,有2個增量聽眾是移動收聽群——私家車主,另外1個聽眾是居家增量聽眾。這個數據表明,隨著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大規模的車載受眾群體正是一群對廣播節目有各種需求、有實力、年輕、認品牌、愛面子、購買欲強的新新人類或者精英人群,這一大批受眾已經成為廣播營銷的精準終端受眾。
其次,從形式上看,許多廣播電臺每天都在運用新潮的互聯網工具,內容清新時尚,時效性高,并使用年輕的流行語,與觀眾的互動性極強,外加辦接地氣的年輕化的時尚活動。這些都重新賦予了廣播電臺“年輕時尚”的屬性,從最先的移動化收聽到車載廣播,再到類似于喜馬拉雅和阿基米德的互聯網收聽,這些形式上的改變正是當代媒體的發展趨勢。對客戶來說,廣播電臺的公信力加上移動的傳播特點,這些正是廣播經營中新型營銷傳播的價值體現。以流行的網絡電臺為例,新時代涌現出的網絡電臺將傳統廣播與新媒體有機融合,將聽眾轉化為用戶,增加用戶互動和體驗環節,增強了受眾對于產品的辨識度和粘性,整合了網絡、移動設備、車載等多傳播途徑,這正是網絡電臺App的獨特之處。這種方式為廣告創意和營銷策略提供了更多的空間,通過不同傳播渠道、受眾類型和傳播方式將內容傳遞給受眾。
第三,從特性上看,廣播所具備的伴隨性、便利性和獨占性是視聽類媒體中最具有行業特色的。其一,伴隨性使得廣播電臺可以隨時隨地地使受眾收聽喜愛的廣播節目。其二,便利性解放了受眾的雙手,使得接收信息更顯得純粹和方便。而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電臺之聲”已經被擴展到了生活全景中,開車、通勤、家務、運動、睡覺乃至上班等各類場景中,用戶都會用手機收聽音頻電臺節目,使得廣告的投放更加精準,聲音的營銷價值得到空前放大。其三,獨占性屏蔽了廣告播出時段被忽略的尷尬,聽眾在收聽節目時不會漏掉,移動音頻的貼片廣告也因此比其他移動廣告更有價值,曝光量幾乎就等于接收量。
在當前互聯網思維下,體驗營銷、互動營銷、精準營銷、娛樂化營銷、事件營銷、用戶思維是電臺營銷的精髓,將上述手段進行整合,讓客戶產品的營銷終端有效下沉,最終根植于消費者的內心并形成購買,便構成了整個活動營銷的全部。這種手段正是廣播營銷的新手段、新工具、新載體的集中體現,可極大地吸納和粘滯受眾,大范圍地開辟廣告市場、聚合不同行業的客戶,深度利用廣播傳播力和廣告時間資源,打造廣播經營的另一片藍海,為廣播營銷插上飛翔的翅膀。
活動營銷本不是一個新鮮事物,過去簡單的路演、促銷早已經不適應今天的市場需求。今天的活動營銷其實也是一個小型的整合營銷傳播作業流程。對于廣播而言,如要做好活動營銷,首先要從終端受眾層面上下功夫,當今無論是新新人類,還是精英階層都比較喜歡嘗鮮。中老年受眾則更需要關愛和保健,抓住受眾的生活狀態才能有的放矢,做出有影響力的活動。其次,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是做好活動營銷最重要的環節,廣播節目的相關信息傳播、活動流程的制訂、活動過程的執行、客戶產品的植入、活動之后的回饋等環節都需要系統化、專業化的操控,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鏈條。再者,活動營銷必須具備創意性,沒有創意的活動營銷很難取得終端受眾的認可,這就需要創意人員抓住終端受眾的消費需求,并結合客戶的產品形態進行創意研究,將客戶產品的傳播做足做深,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上海交通廣播FM105.7曾經有一個案例十分精彩:由阿斯頓馬丁車隊、榮威E50電動汽車隊、公交地鐵隊三方組成的“穿越上海”活動,三天的活動引起上海市民極大地關注。這些廣告參與度高、自然貼切,完全扭轉了硬性廣告的粗暴,聽眾喜歡,客戶更喜歡,營造了多方共贏的局面,迎合了“廣播廣告是引領性的廣告”這樣一個傳播本質。
從本質上說,廣播營銷與企業營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新環境下的廣播媒體需要整合節目、廣告經營、人才、客戶等多方資源,形成一整套經營機制,加強市場職能,從以往的“以媒介為中心”向“以受眾為中心”進行市場轉進,將節目制作與營銷緊密結合,打造廣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出重圍。
節目依舊是廣播最重要的產品,而播音員(主持人)同樣是這條生產線重要的組成部分,都是廣播的寶貴財富,產品與播音員(主持人)相得益彰,相互協同,相互補充,提升廣播的文化內容,以文化帶動品質。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好其他資源,例如屏媒、網站、微博、微信等,以此推進和豐富客戶增值服務體系。
在內部管理方面,節目和經營必須進行內部整合。節目制作人員熟悉節目制作環節,對節目市場價值的開發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容易產生更好的創意。如果將這些創意與市場需求進行整合,加以適當的激勵政策,將會極大地調動廣播內部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使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將客戶的訴求與節目的內容很好地結合,也為聽眾傳遞了有效信息;“節目與廣告兩張皮”這一傳統媒體的老問題也將得到解決。在這里,選擇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重點節目,開啟節目團隊經營新模式,各節目組成立獨立運營團隊,積極與專業型公司進行合作,建立獎勵機制和深度合作,這種經營模式將極大地調動了節目制作人員的積極性,實現聽眾、客戶、廣播多贏局面,進而達成“節目廣告化、廣告節目化”的經營境界。
在這個跨界整合的年代,眾多廣播電臺在資源、互聯網、活動營銷等方面推出相應的組合策略,有效地整合各方資源,洞悉研究受眾的收聽習慣和客戶品牌的賣點,結合終端消費者的購買心理精準化傳播的同時,利用互聯網的工具,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玩轉活動營銷這一利器,相信廣播電臺營銷同樣也可以大有一番作為。
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本文責編:邵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