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煒
幾點感受體驗式采訪錄制的
□熊煒
2015年春節之際,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策劃采制了《新春走邊防》節目。作為錄音員,我和編輯、記者一行3人,于1月中旬起程前往內蒙古邊防部隊采訪,行程5千多公里,采訪了北京軍區最西邊的阿拉善地區邊防某團和最東邊的興安盟地區邊防某團所屬連隊。這兩個團駐守在中蒙邊界,一邊連接甘肅的戈壁荒漠,一邊連接大興安嶺的林海雪原。我們采訪了6個連隊、5個哨所、1個口岸,錄制了50多個小時的節目素材。本次采訪是在特定地點、特殊環境、特別方式下進行,具有特殊意義。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注重策劃,方式新穎。這是以主持人體驗式方式進行錄制采訪。主持人親歷現場采訪,即興主持,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此類節目注重前期策劃和主持人的現場把控能力,采訪結束后節目也就大體成型,經過后期的細節加工,成為一組精品節目。
二、相互配合,協同工作。在主持人體驗式的采訪中,錄音員的作用很重要。主持人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與采訪對象的深入交流上,對于現場其他事物和音響顧及不上或容易忽視,此時錄音員就要主動合作把周圍的背景聲和環境聲錄制下來,用作節目交代背景、烘托主題。
三、場景多樣,素材豐富。采訪組此行去了5個各具特色的哨所,采訪了5種不同的巡邏方式(徒步、乘車、騎駱駝、乘雪地摩托和騎馬)、官兵們在界碑前宣誓、在烈士墓前祭奠,還采訪了若干文藝骨干。在采訪活動中,我們經歷了路上車輪爆胎、聯合主持聯歡晚會、一起幫廚等,這讓我們積累了大量錄音素材,
四、環境惡劣,準備充分。這次采訪都在零下20-30℃的氣候環境中進行,低溫下設備耗電迅速,必須注意對采訪機保溫,用布套或其他保溫材料包裹起來,同時準備充足的電池及時更換。戈壁荒漠都是砂石,路況差,幾十公里的路程要走大半天,車子在路上爆胎也是常事,而且環境空曠風沙大,戶外錄制時必須給話筒帶上專業防風罩。
本次采訪有很多經驗體會,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做好采訪時的功課。采訪前要了解采訪的場景、對象及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認真準備采訪器材并仔細檢查,確保設備參數設置正確,編播人員能夠正常使用。采訪時要注意話筒方向、電平和監聽干擾噪聲。采訪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一些細節和突發情況,及時抓住采訪時機和素材。
二、不同的環境和對象,對于錄制有不同要求。此次采訪場景內容各有不同,有的是在室內錄制座談會、器樂演奏,有的是在戶外錄制動態的行進、連貫的器械動作。在室內錄制時要控制好錄音增益不使電平失真,而且話筒的指向要明確,防止錄入過多的空間混響聲使聲音發空。在戶外錄制時,要加大錄音增益收錄一些細微的音響效果聲(如在雪地和戈壁砂石路上的行進腳步聲),同時話筒的指向可以不斷改變,盡量收錄更大空間范圍的聲音。
三、耳機很重要。采訪時必須帶上耳機監聽錄制內容,首先可以有效防止錄入一些低頻噪音或手機的高頻電波干擾聲,同時可以根據聽感及時調整話筒距離。可能的話最好戴包裹式耳機,特別是在戶外,包裹式耳機能更清晰的監聽錄制內容,保障聲音質量。
四、話筒桿用處大。使用話筒桿可以錄制到盡可能大的空間的聲音。在主持人與采訪對象交流時,對方的頭部容易轉動,話筒收錄的聲音會忽左忽右,使用話筒桿在二者中間錄制時可以改善這一現象。特別是對一些特定的采訪對象(如動物),即可以保持距離減少打擾,又可以保證錄制效果。雖然使用話筒桿可以擴大錄制空間,但還是有拾音盲區,必須注意擺正話筒,不斷調整角度,對準采訪對象。
五、采訪素材及時整理。采訪素材收錄好后要及時整理歸類,粗略剪輯后灌錄入庫,錄制時立體聲效果好的直接灌錄,發現素材有問題或缺失的要及時補救。比如效果不夠好的素材可調整為單聲道灌錄入庫,電平偏低的調整好音量后灌錄。如果前期錄制就已經失真無法補救的就不能使用。所以前期錄制的聲音寧愿小不能爆。采訪后期我們制作了幾期春節特別節目和幾期專題節目,按照不同題材類型,注意節目素材的搭配和協調使用,使之成為一系列精品節目。
作者單位:海峽之聲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