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媛 王宇
摘 要:為了加強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該研究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個中心,以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為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針對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程實施教學改革,在理論教學內容方面“淡化理論、強化應用、知識適度夠用”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討論式、探討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在實驗教學環節及考核環節也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
關鍵詞: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 教學質量 考核
中圖分類號:T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142-02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一門從事機械行業及其相關行業必需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方面。這門課程實踐性很強如果學生還用學習基礎課的方法顯然是不適用,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培養目標認識不清、教學方法局限性,使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教學內容缺乏聯系實際的具體問題,如缺少液壓系統的安裝及調試和故障分析等內容;(2)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因材施教,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被動,缺乏自主學習,應試;(3)缺乏實驗課與理論教學內容的呼應,忽視了能力的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專業的成長;(4)“期末一張卷”的考核方式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考核。基于上述原因,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這個中心,以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為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因此本研究推行教法、學法、考法相結合的教學改革,注重能力培養—“能力為先”注重實踐教學—“實踐為上”,課堂教學“互動為基礎”,針對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內容及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考核方式等環節的改革與實踐。
1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淡化理論、強化應用、知識適度夠用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能夠幫助企業解決一定的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的能力。
改革教學內容不是孤立的,應與教學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招收生源緊密結合,內容上更新新技術、新觀點,增加專業課實踐環節。如根據煤炭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要求,優先選擇注重實用、貼近實際的教材或是根據人才培養計劃編寫校內教材和講義。普通本科教材大多理論性強,并且與生產實際脫節。《液壓與氣壓傳動》這本教材,第三章液壓泵,書中介紹了泵的壓力、流量、效率等性能參數的定義和公式,接著用大量篇幅介紹各種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筆者認為泵和馬達的性能參數在實際應用中非常重要,應適當增加與此相關的例題,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各參數的定義和單位。泵的種類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可選擇工程機械中常用的做詳細介紹如葉片泵,其它類型建議以探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其它類型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特點。
2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充分體現“因材施教”。課程開始階段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隨著課程的深入進入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將工程項目交給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同學間的討論最后得到結論,有利于發現問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學方法是多樣性的,應該有組織有針對性學習、研究、總結、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和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經驗,深化教學改革。
(1)討論式教學。
教師提出問題,創造問題情境,激發疑問,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課程理念。這種教學法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將學生進行分組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并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探討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應避免離題,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避免過難或過易的問題,教師應注重總結和評價即在討論結束時老師及時歸納各方觀點,肯定正確的,剖析錯誤的。這種方法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傳統聽課到獨立的思考,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最寶貴的發現問題的能力。
(2)對比式。
對于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程的學習,知識的學習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規律可循,善于總結,歸類知識,對學習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液壓泵工作原理的學習時,根據結構的不同泵可分為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齒輪泵又分為外嚙合和內嚙合齒輪泵,教師講授外嚙合齒輪泵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內嚙合的工作原理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生各自的優勢特長,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進行討論、分析新的問題,討論時將學生進行分組,小組討論后每組派一名同學介紹它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最后老師補充分析重難點。分小組討論時對課堂人數有一定要求最多不要超過60人。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性,小組同學間的討論更有利于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團隊合作精神,鍛煉了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探究式教學形式。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為此在教學中應該努力營造出良好的探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工程項目中,設想為設計者,工程師,而樂于學習,樂于研究。例如掘進機是采煤的主要設備,掘進機液壓系統存在泄漏又是生產中的常見問題,如何解決泄漏問題呢?在課前將問題交給學生,在課堂上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分組討論,派代表匯報,先匯報根據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分析結果,再匯報通過查閱文獻,參考書等資料的收獲。教師對學生分析和質疑進行解釋,特別注意對于工程實際問題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鼓勵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種方式的教學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有重點、難點,在研究教學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有意識的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開展。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思路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開啟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4)多媒體教學。
在之前的專業導論中學生已對廠礦中的大型設備、機械零部件、機床有一定感性認識,給學生編制有實景、有動畫、有圖像的課件,將專業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大大的改善教學效果。在編寫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要注意每章ppt上的文字不要太多,盡量多用插圖、視頻、動畫,使其生動形象。例如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程,關于外嚙合齒輪泵的工作原理,用文字敘述很繁瑣又難于理解,利用多媒體教學動畫就非常形象,直觀,易懂,使學生很輕松的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 實驗環節
實驗環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理論學習的有效手段,實驗可以很直觀看到液壓系統的各個元件,及其回路組成,因此增設實驗課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實驗多數為演示實驗、驗證實驗,學生只需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步驟安裝,基本上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的完成,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環節基本缺失,達不到人才培養要求。筆者認為實驗教學改革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增加實驗學時,使各個實驗之間有關聯,有持續性,使實驗與理論課相互呼應;(2)改進實驗項目,如液壓元件的拆裝實驗,學生既可以結合工作原理又鍛煉動手能力;(3)實驗室開放,增進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外科研活動的一部分,組織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梳理相關信息,自主選題,設計、搭建典型回路,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實踐中遇到問題,通過教材,文獻,詢問指導教師找到答案,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考核方式
液壓傳動課程考核以“重過程、輕結果”為指導思想,通過將平時成績、分階段成績、技能考核和卷面成績相結合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系統監控。
平時成績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即通過課堂表現、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等形式來考核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的參與的課堂中來,實現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從被動聽課到獨立思考的轉變,從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向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轉變,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階段成績以交大作業的形式進行考核即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技能考核是通過實踐環節的教學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卷面成績則是考核學生對知識全面性的掌握及學生能否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5 結語
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征出發,決定了專業課課堂教學應不斷剔舊補新,突出工程需要、注重實踐應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參與性,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改革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本課程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本專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田飛升.以科學發展促進教育改革[J].教育,2015(3):36.
[2]張興元,魏曉華,李鳳平.非機械類機械制造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29):217.
[3]周亞軍.液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及成效分析—— 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3(3):225-226.
[4]劉榮娥,胡樹山.教學研究型大學液壓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價值工程,2011(2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