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涵
摘 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財務風險應運而生,同時伴隨著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財務風險是反映企業的一個綜合經營狀況,同時也作為一種信號時刻敲著警鐘。財務風險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中生存的必然產物,現代的企業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考慮,都應該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形成綜合的財務預警體系,從而防范風險的發生。該為從微觀和宏觀上對企業財務發生的風險進行預防和防范。首先建立短期和長期財務預警系統,防范財務風險發生,然后對企業具體經營活動中產生的風險,進行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最后從幾方面詳細分析了如何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關鍵詞:財務危機 財務風險 預警分析 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b)-0190-02
1 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因現金及其流動是企業理財的對象,從短期來看,企業是否能維持下去取決于用于各種支出的現金是否足夠,而不是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企業有利潤是預警的前提,若企業經營穩定,則一般情況下,其應收、應付賬款、存貨等處于穩定狀態,所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往往要大于凈利潤。財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一環就是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現金流量預算準確,能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確保經營者可以及早采取措施。
2 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和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一個企業若要有長足的發展,就一定要建立短期與長期的財務預警系統,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財務預警系統內容包括獲利能力、償還能力、經濟效益、發展規劃等,其中獲利能力是企業最終的發展目的,同時只有獲利,企業才可以生存,從而繼續向前發展。
對償債能力,有資產負債率與流動比率。若流動比率太高,流動資金會喪失再投資的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以2左右為最佳,而資產負債率一般是40%~60%,當借款利率小于投資報酬率時,利隨著借款的增多而越來越多,同時帶來越來越大的財務風險。
以上所說的資產獲利能力與償債能力二指標為企業財務評價的二大部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又能由經濟效率高低直接體現。這里:反映資產運營指標包括應收帳款周轉率和產銷平衡率,
產銷平衡率=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
關于企業發展潛力方面,選擇資本保值增殖率與銷售增長率。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這里采用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將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不允許值,一個是滿意值,設計、計算各類指標單項功效系數,各個指標權數運用特爾菲法等確定,采取加權幾何平均或加權算術平均得出平均數,即綜合功效系數,企業財務狀況可以用此方法定量化。
可是為適應未預料的需要與機會,企業應具備財務彈性,即是采取有效措施,改變現金流的流量與時間的能力。主要與企業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有關。實有凈資產和有形長期資產比率,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用于測定企業全部資產的流動性水平的營運資金和總資產比率是反映財務彈性的指標,其中:
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現金利息支出+本期到期債務本金)
此外,實有凈資產和有形長期資產比率:
(資產-未禰補虧損-負債-待處理資產損失-潛虧)/(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凈值+長期投資)。
從長遠發展來看,只有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一個企業才能夠遠離財務危機,企業才能有越強的清償債務能力和對外籌資能力。指標為:
總資產凈現率=(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所得稅付現+現金利息支出)/平均總資產
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
盡管財務危機可以由上述指標進行預測,但從根本上來講,是由舉債造成企業發生風險的,一個企業的經營若全部用自有資本,那它不存在財務風險,只有經營風險。因此,債務比率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應對比債務資本成本率和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只有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大于債務資本成本率,本息才能保證到期歸還,財務杠桿收益才能實現;同時債務清償能力還要考慮進去,即企業資產變現能力強弱或擁有現金多少;在各項目之間債務資本配置合理程度。
3 與實際相結合,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所有的企業都會建立相應的風險體系指標,一旦企業接收到風險信號(比如:產品大量積壓、設備陳舊、產品質量問題、賬款回收問題等),企業要在第一時間內分析風險形成的原因和問題來源,同時應用企業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將風險的程度降到最低。企業的財務管理上的風險,一般采取的風險策略是:回避風險,控制風險等。其中重點介紹控制風險的形成原因。控制風險,在通常情況下包含兩個方面: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顧名思義,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所發生的時間是在風險發生的前后,預防性控制指的是風險發生前,對風險的發生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將其風險程度降到最低,甚至徹底消除風險的發生;抑制性控制,指的是在風險發生后,對已經產生的風險,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將其風險程度降到最低,同時也降低損失。
4 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籌資是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的一個轉折點,企業的經營管理對籌資活動籌來的資金進行管理支配,方法得當,其企業效益會有很大的提高,反之,方法不得當,會使企業經營管理有很大的波動性,故而產生了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第一,企業的所有者對其進行的投資增股,這種方式沒有利息一方面之說,而且資金可以長期為企業所用,其存在的風險只是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效益是否穩定而決定。第二,向外界借入的資金。對于這部分資金而言,企業在經營上遇到負債經營時所借的資金,這所導致的結果是使得企業可能喪失了償還的能力。這其中產生的風險即為籌資風險,由于銀行的利率的不斷波動,導致企業的籌資成本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進而影響企業的償還能力和資金收益是籌資風險所產生的原因。
企業將所籌的資金將主要對3類項目進行再投資:證券項目、生產項目、商貿項目等。企業進行的投資活動不都是能產生經濟效益,如果未能產生預期的效益,使得企業的償還能力和盈利的能力受到了相應的影響,企業所投資的項目沒有按照預期投產,故而不能取得相應的收益;再一種情況是,企業所投資的項目正常進行了投產,但是收益的時候沒有盈利,反之則產生了虧損,最終導致了企業的償還能力下降;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所投資的項目也進行了正常的投產,收益也沒有虧損,但盈利水平特別低,與銀行同期的存款利率相比,其利潤率非常的低,或者是利潤率比銀行同期的存款利率高,但是實際上和企業的資金利潤率相比還是非常低。所以企業在進行風險投資的同時,不但要考慮如何完成預期的利潤或是超額完成預期利潤,同時還要認真的分析市場,不能盲目的投資,冒險的投資,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資的風險。在風險投資的同時,企業追求的不僅僅是最終的收益,而是要有清醒地頭腦,最佳的時機,盲目樂觀不能成為投企業所具有的精神。
企業在進行的財務活動的環節中資金回收環節起著重要的作用。資金回收所產生的風險即是應收賬款過程,應收賬款中必須降低其成本,其內容包含:管理成本;機會成本;壞賬損失成本等。針對以上應收賬款中所出現的風險,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進行管理:(1)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2)建立完善的客戶信用信息,評估其信用等級,同時對企業的償還力進行評判和估測;(3)對應收賬款的比例范疇有一個詳細的標準。
所謂的收益分配,是企業在財務循環上的最終環節。企業的收益分配具體內容有分配股息和預留收益兩類。所謂分配股息,顧名思義,指的是股東的股權隨之擴大;預留收益,指的是企業規模擴大的來源,兩個方面之間相輔相成,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具體的意思是,當企業迅速擴展后,其銷售和生產方面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同時更需要增加人力物力財力等,其稅后的利潤都是為企業所用。在擴張的過程中,當利潤率高的情況下,而股息分配卻相對一般水平較低,因此這種條件下,對企業的股票會有所影響,從而造成了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吳少平,李小燕.談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指標的確定標準[J].金融科學,2013(1):16-17.
[2]顧曉安.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J].財經論叢,2014(7):65-71.
[3]財務成本管理.注冊會計師教材,201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