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關鍵詞】 幼兒教育;信息化;現狀;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30—01
本文結合蘭州市城關區幼兒園的取樣調查,一方面圍繞基礎教育宏觀政策和幼兒園信息化發展的關系, 從宏觀層面、實務層面審視了幼兒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另一方面,在對當前幼兒園信息化教育的具體情況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幼兒教育《指南》和國家《綱要》,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踐,特別是民辦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等,對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幾個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幼兒教育信息化的現狀
在當今信息化方興未艾的背景下,幼兒教育的整體水準決定和影響著幼兒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程度。幼兒教育信息化總體上是后發趕超的態勢。近年來,隨著相應規劃和具體措施的逐步出臺和落實,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務院出臺了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各省市以縣為單位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我省還在精準扶貧戰略的1+15方案中提出大力發展農村幼兒園教育,在有需要的貧困村實現幼兒園和適齡幼兒入園的全覆蓋。這些政策措施,為幼兒教育信息化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預示著幼兒教育信息化蓬勃發展的廣闊空間。
目前,對幼兒教育信息化的態度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一是全盤接受論。認為幼兒教育信息化是十分需要、非常必要的,應當不遺余力地大力發展。這無疑順應了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潮流。但是深入研究思考發現,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需要警惕的是: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要提防過度信息化對幼兒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人可能在信息化中加速其自身的異化;二是根據幼兒園新課程“以游戲為主,以動手實踐和活動為主”的標準和要求,出于信息技術替代幼兒活動的考量,認為幼兒園教學不需要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此為排斥論。全盤接受論和排斥論,都從各自角度出發提出了主張,這一矛盾現象的本身說明幼兒教育信息化問題具有的復雜性,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完善。
幼兒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教學技術經歷了從幻燈投影教學、錄音錄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到網絡環境下學科課程整合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這一發展過程和規律,也體現到了幼兒園教育信息化上,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政策引導和支撐。以前,幼兒園投入一定資金配備信息化設施,主要是供檢查、參觀、觀摩,側重上公開課、演示課,在日常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近年來,隨著民辦幼兒園“以獎代補”政策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幼兒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比如,蘭州市城關區黃河北的15所民辦幼兒園,在硬件設施上持續投入,實現了多媒體教育的全覆蓋,普遍開展了幼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信息化。但幼兒教育信息化的整體水平還不是很高,大部分是直接從網上下載課件、使用教材配備的課件,不論是方式上,還是方法上,都比較單一。對各個年齡段的幼兒,也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育。同時,普遍缺乏結合各自幼兒園實際進行原創性的信息化教育,反映出了教師隊伍在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等方面與信息化教育的不相適應。
二、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要創新理念,豐富手段,努力做到與信息化的有機結合和深度融合。
2. 在教學方式上,圍繞提升幼兒自我能力的培養和積極情感的體驗,著重考慮教師主導性和幼兒主體意識的發揮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3. 信息化教學策略問題,主要著眼介入的程度,要做到適時、適度、適量。
三、建議
1. 要挖掘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從傳統播放工具利用到新教學模式的探索應用,在“新工具”功能使用上創新突破,做到“情景創設工具”、“交流工具”、“認知工具”、“評價工具”的綜合運用。
2. 要促進傳統媒體、常規媒體、現代媒體的優化組合,著眼建設“數字幼兒園”的要求,構筑教育管理平臺,逐步實現教學環境的自動化、智能化。
3. 要加強師資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媒體操作技能、教材編制技能、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技能等。
4. 要繼續發揮“以獎代補”等政策的激勵約束作用,持續推進硬件建設。
5. 要有計劃地開展專題課題研究,加強交流研討,以科研促提高。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