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關鍵詞】 教學環節;備課;有效性;作業;時間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53—01
優化課堂教學是克服教學無效性、提高課堂實效的關鍵。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1. 加強協作研討。講學稿模式下要求“一人主備,集體研討”。因此,教研組要發揮集體智慧,對備好的教案要進行集體商討,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見,實現教案的最優化。因為只有貼近教學實際、得到大家共同認可、經得起眾人推敲的教案才是最優化和最有效的教案。
2. 加強對教學實際的研究。教學實際包含了多種因素,如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教材的重難點等。要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須認真研究學情和教材,這樣的備課才有針對性,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
3. 注重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例如,這堂課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關于討論方面,應怎樣討論,討論有幾種,哪些可以放在課堂上進行,哪些又可以分組進行;怎樣利用電腦演示來促進學生的思考以及練習設計的策略、提問的策略等等都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情感氛圍,有效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過的時候,知識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活動必定伴隨著情感的活動,在課堂上愉快的情感體驗可使學生感知敏銳,記憶增強,想象豐富,思維活躍。
2.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念認為:不關注學生對教育活動的主動參與,不著力于教育過程中學生主動性的培育,只把教育當作知識的記憶和技能技巧的熟練過程,那么,教育將類似于“馴獸”。因此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3. 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有效促進學生的最佳發展。中學生身心的發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個人的特點。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確定分層教學目標,設計多層次練習等,因材施教,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課堂教學方法。
4. 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效果?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課堂教學的深度應略高于學生的知識水平,這樣使學生感到新穎有“味”。教師應切實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三、提高作業練習的有效性
1. 作業選題要精細化。無論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后作業,在選題過程中都要有針對性。大量的重復練習只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扼殺學生的鉆研精神,甚至壓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選題上要精細,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過易,也不能過難,要能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
2. 作業的布置要體現層次性。十個手指各有長短,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都各有差異,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同樣的水平。因此,要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果按同一個尺度去要求每個學生,學困生會因為無法完成而喪失學習興趣,優秀生會因為時間的浪費而影響其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四、提高時間利用的有效性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還是時間問題。我們現在還有許多老師由于課堂教學的低效,仍然沿用老套的方法,課內損失課外補,擠占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教師心力交瘁,學生身心疲憊。時間的浪費是低效課堂最明顯和最直接的表現。
1. 提高晨讀時間利用的有效性。晨讀是每日教學工作的第一步,要明確學生的到校時間,結合本班實際情況,提高晨讀時間的有效性。同時要明確晨讀的內容和要求,提高晨讀的利用率。
2. 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在有限的40分鐘內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把計劃付諸實施,從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準備;準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等。
總之,有效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不斷實踐、總結和完善,熟練地運用各種策略,真正提高教學的質量,為實現我校質量強校的目標服務。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