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藝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中;初中;變化;
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6—0080—01
一、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差異
1. 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變。不少學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確實,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明顯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接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以后要學習到的函數語言、空間立體幾何等。
2. 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理性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 知識點的數量劇增。高中數學知識容量增大,加之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只有七十多課時,輔助練習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使得數學課時緊張,因而教學進度一般較快,從而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
4. 教材知識結構明顯升級。高中教材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在一起,前后關聯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些小知識體系相互滲透、聯系,構成函數大體系,這對學生的歸納、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一數學教學策略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一。自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是最能體現學習者主體地位的學習方式。除了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還要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聽課的重點,及時消化上課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提升其自學能力。在每節新課前,教師可以布置課前導學,列出下節新課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和一些預習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學生就會逐漸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至于復習,教師則可以在上課時準備一些與上一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關的簡單練習題,讓學生在5分鐘內完成。
2. 初高中教師要增加教學交流。無論初中還是高中數學教師都應該互相交流、認真思考和研究,使自己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使初高中數學教學很好地銜接,讓學生順利進入高中數學的學習。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了解高中數學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初中就開始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具有不斷追求新知、獨自思考、舉一反三等能力;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在每節課的引入部分應設計得自然一些,多與初中知識銜接,多想一下學生能否順利接受;例題的設計和安排上應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面向全體、分層教學的特點,既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又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精選習題組織學生練習,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盡量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3. 加強數學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培養。立足于數學應用來改革數學課程勢在必行,我國中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薄弱、應用能力差是人們公認的事實。在課堂教學中,由于部分數學教師未將所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會讓一部分學生產生學數學無用的錯覺,而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注意將所講授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 研究初高中數學教材,做好教材知識銜接。現行初高中數學教材己經注意了銜接問題,但教材的頻繁變動仍然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一方面,初高中教師對教材不熟悉,需要一個學習掌握的過程;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知識要求和評價體系上沒有改變,仍主要針對使用舊教材的學生。再加上現行高考要求未降低,也就必然會給新課程下的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相應知識帶來困難,造成障礙。只要教師認真研究初、高中教材,都不難發現初中課本中的許多例題和考題都為高中的教學埋下了很好的伏筆。因此,教師要做好教材知識的銜接工作。
(注:本文系隴南市教育科學研究2013年度“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數學銜接教材教學研究——銜接校本課程開發”課題,課題批準號:LN[2013]24))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