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0015)
加強生源基地校建設有效途徑探索
孫紅梅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100015)
摘要:普通高校招生是為國家選拔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工作,關系到高校的辦學水平和可持續發展,關系到考生個人的成長,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是一項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發展,以及近年來北京市高考生源的不斷減少,使高校間的生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強生源基地校建設對提高高校在生源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中學與大學的有機銜接、服務區域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中學;生源基地
中圖分類號:G48;G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40-01
生源是學校的生存之源,通過招生宣傳擴大學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保證生源數量,提高生源質量,優化生源結構,是學校招生工作的中心任務。生源基地校的建設作為招生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招生宣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建設生源基地校要堅持三方有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即高校有利、中學有利、學生有利的原則,圍繞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前提,有利于高校多招收優質生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有利于中學提高升學率,提高辦學質量;有利于考生的升學和個人成長。
2.生源基地校的建設要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每年招生部門要分析高級中等學校報考狀況,結合高校招生情況及北京市招生考試的新形勢,有針對性地選取生源基地校,加強聯絡,堅持時機成熟時建設新基地校,確保建設的實效。
加強與生源校的良性互動,招生部門每年可以根據歷年報考考生相對穩定、人數較多的高級中等學校中篩選一部分學校,確定為主要生源目標校,邀請生源校的領導來校交流研討及參觀,幫助中學了解高校的綜合辦學實力,了解最新職業教育發展的狀況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招生計劃、招生專業、就業前景等方面的信息,聽取中學與高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的需求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推動中學與高校的深度合作,穩固與中學間的良好合作關系。
1.逐年在中學考察和建立一批生源基地校。
高校可與中學以簽署合作協議、舉辦授牌儀式等形式建立合作關系,擴大學院在中學的影響力,更好地服務考生報考我院。生源基地校的建設要堅持三方有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在保留已建設生源基地校的基礎上,每年再有重點地考察一批、建設一批,堅持科學選擇適宜的生源校。
2.建立生源數據調研反饋機制,動態掌握生源狀況。招生部門要及時了解各區縣畢業生狀況,掌握生源校中學畢業生情況,每年錄取結束后分析中學報考我院情況,為科學制定招生宣傳策略,穩固生源基地校,有針對性地開展招生宣傳做好準備。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向中學反饋報考我院考生狀況,加深與中學的交流溝通,增進雙方友誼,不斷形成人才共育的良好局面。
3.加強與中學開展雙向互進校園等活動。
(1)“請進來”---中學走進高校。可以邀請生源基地校師生來校參觀與交流,通過召開生源校招生座談會、高校校園開放日、組織中學夏令營、冬令營等個性化招生宣傳服務項目,讓考生能夠走進高校,通過體驗和了解報考專業,提前進行職業定位。
(2)“走出去”---高校走進中學。參與生源基地校的人才培養服務,高校教師可通過到生源基地中學舉辦專題講座和學術報告會、開設拓展性課程、舉辦高校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學生文化活動交流、生源校優秀生源回母校報告會、招生專題培訓、招生咨詢會、以及職校招生宣傳海報進校園等活動,加強與中學的交流及互動,即促進了中學與大學的有機銜接,也潛移默化地提升高校在中學的影響力。
4.建立生源校畢業生質量跟蹤反饋機制。為生源基地校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高校應建立生源基地質量跟蹤反饋機制。聽取生源基地中學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建立起生源校學生質量跟蹤反饋機制,建立生源校考入我院學生檔案庫,跟蹤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日常表現、獲獎情況及就業等情況,跟蹤培養,讓中學了解到學生的后續發展情況,可組織優秀學生回母校舉辦匯報會、文藝演出等,成績突出的學生甚至可制作成喜報進行寄送和張貼,激發中學輸送優質生源的熱情。
5.舉辦優秀生源基地校評比活動。每年高校可根據中學報考我院考生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組織優秀生源基地評比,設置高校獎學金、助學金等活動,激發生源基地師生的熱情,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生源基地的建設中。對中學推薦考入我院的品學兼優及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學院將提供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學院獎學金、助學金及助學貸款等幫助。
6.加大對高中校建設扶持的力度。充分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開展與高中校的教育教學銜接,雙方可共同開展人才培養,高校積極為中學提供信息化教學等方面網站建設、師資培訓、學術交流、學生技能取證培訓、學生考學服務等技術支持和服務,逐步建立穩固的合作發展關系,促進雙方在合作中共同發展。
生源基地校的開發和建設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戰略性招生宣傳手段,需要花大力氣開展細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構建起與中學的良好互動關系,穩固與生源校的合作。因此加強招生宣傳工作隊伍的建設,是做好此項工作的重要保障。
高校可選拔教學系優秀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組建起較為穩固的兼職招生宣傳隊伍。對招生宣傳兼職人員要進行精心選拔,隊伍要相對穩定,與各中學的聯系也要相對持久。每年在招生宣傳前要對他們進行集中培訓,進行思想教育,進行政策學習,業務培訓,提出具體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宣傳質量和宣傳效果。
教學系兼職招生宣傳員要負責指定區縣的生源基地的建設和開發,加強與生源基地校的溝通與合作,了解生源基地校的需求,履行基地校建設協議的服務事項,根據每年招生錄取情況,加強分片區域內的生源基地校建設,參加各類招生咨詢會和生源校招生宣傳活動;建立考入生源基地校學生檔案,跟蹤學生培養,服務基地校教育教學和素質教育需要;加強教學系學生招生宣傳隊伍的建設,指導學生利用節假日和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深入區縣和母校開展招生宣傳,使大學生宣傳隊伍在服務社會中得到鍛煉, 在鍛煉中成長成才。
高校應建立起兼職招生宣傳員的評價和獎勵機制,在政策上出臺傾向政策,解決教師在職稱評定、承擔課時量等方面的后顧之憂,鼓勵老師參與招生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會論文集(2012-2013),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