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益琴
【摘 要】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與以往不同的鮮明個性與思維方式,這使得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會遇到許多新的挑戰。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其工作的好壞對學風建設以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根據“90后”大學生的性格與思維特征,結合班主任的工作實踐與體會,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校;班主任;實踐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逐步實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最直接的實施者[1-2],如何將班級建設成學風濃郁的班集體,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接班人,是事關學生個人命運前途、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順利推進的大事[3]。
目前,高校的普遍現象是“70后”“80后”的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而教育的對象是“90后”的大學生,這個特殊的青年群體,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各種風氣和思潮的影響,這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面臨許多的新問題和新挑戰[4-6]。結合高職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對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以下思路。
1 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加強溝通與引導
班上的學生各有特點,作為班主任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多幾種尺度,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對待和關心他們。班主任的愛應體現在學生集體中,如對優異學生的培養,對普通學生的促進,對特殊學生的關懷,對后進生的幫助。熱愛學生,就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讓學生享受到平等的權利,承認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潛力,辯證地、全面地認識、分析和引導學生。作為班主任,應該把簡單的愛融入到日常繁瑣的工作中,如通過各種班會、深入寢室、私下談話聊天等方式,了解學生想法,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自律和自制能力,增強成才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文體活動,如精品組織生活、菁英學子培訓、五四表彰大會、寒暑假社會實踐、運動會、12.9長跑、知識競賽、辯論賽、街舞大賽、技能大賽、學雷鋒樹新風愛心活動等。
2 選拔出強有力的班委會,注重對班干部的培養
班干部是班集體的核心和中堅力量,他們在老師和學生之間起著上通下達、縱橫聯絡的溝通作用,在班集體建設中發揮著組織管理、服務學生和示范帶頭作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班集體的中堅力量和班集體建設的核心。在新生剛入校時,由于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進入大學校園,對新環境、新的學習模式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通過自薦和選舉,并結合班主任個別談話,以熱愛班集體,樂于服務,且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和學生們順利交流為指導思想,班干部名單得以確立,通過和他們的溝通,了解班上學生的近況,同時也教會他們班級管理的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嚴謹的作風以及責任感。
3 加強班級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個班的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由于地域和教育資源的分布,學生在文化基礎上的差異較大,學習習慣和自覺性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差異性。此外,由于高考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把考入大學作為人生奮斗的目標,一旦進入大學就出現“理想間歇期”,學習積極性不高。由于大學的教育方式與學習方法與中學差別很大,開設的課程門數增多,學習內容增加了廣度與難度,且具有專業的定向性與探索性,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也發生了改變,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可利用的學習資源也出現了多樣化。針對這些情況,需要通過鞭策和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采用各種新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各種活動時間,給學生提供合作和競爭的機會,讓他們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適當的競爭與合作能促進共同進步,通過這些方式使他們感受班級的學習氛圍并融入其中。另外,通過嚴格的獎學金評定規則,刺激學生上進求學,在班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4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爭做有責任、重誠信的大學生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只有培養學生的品德與修養,激發他們的夢想與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班級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強大的無形力量,會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及班集體的正氣。為此,可有計劃地開展班級紅色教育之旅,通過班徵和班服等形式表達學生們對建立一個“友愛、奮進、活潑、向上”班集體的愿望。同時還要注重誠信教育,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形成誠信者人人夸,不誠信者遭鄙視甚至受懲罰的班級道德氛圍,使學生們學習一些關于誠信的知識,引起學生對誠信問題的關注。
5 增添人文關懷,使班級氛圍更溫馨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愛護和尊重學生,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大家的學習及生活情況,有效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如學生宿舍安排時,可能有個別學生與別的院系或其它專業的學生一起居住,這必然容易導致與班上學生接觸較少,心里歸宿感不強,平時可通過班級活動、個人談話、人文關懷等方式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班級準備輸筋活絡藥油,供學生肌肉扭傷受損后使用;在學生生病期間,經常尋問、關心和特別囑咐,通過這些舉動讓全班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關懷;針對班上個別自制力差,學習不積極的學生,也可多次與他們進行私下交談,不時提醒和監督他們;在放假前夕,不忘提醒大家提前購票及購票的相關事項,等等。通過長期的接觸和了解,與學生們建立親切友好的關系,大家經常會主動找班主任傾訴一些學習、生活或情感中的問題,從而可以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重新鼓起勇氣繼續向前。
【參考文獻】
[1]曹惟.淺談新時期大學班主任工作[J].職業,2007(12):10.
[2]王瑞紅.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實踐思考[J].教育論壇,2011(5):49-50.
[3]石宏偉.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時代月刊,2006(5):111-112.
[4]史國有,李建國.明確方向積極探索——關于做好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和思考[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2,11(2):47-51.
[5]孫貴寶.對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8,15(3):56-58.
[6]莫森,林冬蓮.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