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的策略
冀月寧
(河北省順平縣實驗學校,河北 保定 072250)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言積累是形成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豐厚的語言積累必將轉化成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于語言積累還進行了量的規定。這充分說明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小學語文語言文字積累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抓好課堂主陣地;二是重視課外大天地。
關鍵詞:小學生;語言文字積累;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言積累是形成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豐厚的語言積累必將轉化成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于語言積累還進行了量的規定。這充分說明語言積累的重要性。
有鑒于此,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研究小學生語言積累的策略,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現結合自己的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重視課文朗讀。
語言的形成離不開反復的訓練。所以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要重視課文的朗讀,化煩瑣講解為誦讀,給學生大量讀書的時間,強化初讀,有重點地指導精讀。例如在教《白樺林的低語》、《索橋的故事》等一些語言優美、注重感悟的散文,讓學生反復朗讀感悟,不僅達到了老師講解學生聽課的學文效果,還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方法,增強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因是學生自學自感自悟文本,印象自然更加深刻。在上課時朗讀方法多樣,如:集體讀、個別讀、自由讀、輪流讀、領讀、分角色讀等,充分發揮讀的作用,強化讀這一語言形成積累的過程。
(二)加強背誦。
丹麥語言學家斯培森曾經說過:“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趁著小學生的記憶好,在他們的小腦袋里裝點詩文佳作,并為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做好一定的鋪墊。利用早讀讓學生背誦,上課時盡量少講,留有時間讓學生讀誦。凡是書中要求背誦的篇目,我親自檢查背誦情況。為了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我常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如聯系上下文記憶、想象記憶、抓關鍵詞記憶、聯想記憶等。如背誦《東施效顰》、《楚王好細腰》等一些文言文時,我讓學生對照下面的譯文進行背誦;古詩意境優美意象豐富,我讓學生想象畫面來記憶;對于一些描寫細致入微的故事性片段,我讓學生背誦前,畫出描寫生動的詞語,或表示事情發展順序的關聯詞,指導他們抓住這些重點詞語來記憶等。
(三)重視語言的運用。
積累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因而鼓勵學生在習作中、在課堂的交流中,運用積累的好詞佳句。創設情境,開展一些課內活動,促進學生語言的運用和發展。如學《做一個最好的你》時,讓學生模仿最后一段的格式進行仿寫;學了《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讓學生模仿著寫詩歌;鼓勵學生把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運用到習作、說話中,在評價習作時,我也常把運用好詞好句作為評價的一個標準,對文中的好詞好句圈圈點點,以資贊賞。講評時大加表揚,在于鼓勵其他學生也能靈活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句。以提高作文的水平、說話的技巧等。
(一)培養課外積累的興趣,拓展課外積累的空間。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但積累的習慣還是沒有養成,因此,應該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在班里成立圖書角,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一學期大部分學生已讀過8本書。
(二)建立課外積累薄,堅持寫讀書筆記。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因此,學生每人擁有一個積累薄,摘錄課外書中的好詞佳句,并寫下自己的讀書體會。一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已積累了兩個本子,且他們的積累本包羅萬象,圖文并茂,讓人愛不釋手。
(三)開展課外活動,形成積累習慣。
為了能提高學生的積累興趣,使課外積累能持之有效的堅持下去,舉辦多次手抄報活動,開展我從書中知多少、比一比誰的積累薄最豐富、故事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他們積累的興趣。每天布置一定的讀書和積累任務,把讀書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家庭作業,要求每位學生天天要讀書半個小時以上,以形成讀書和積累的習慣。古人云:讀史使人明志,讀史使人靈秀。因此,每天讓學生輪流在教室黑板的右下角抄一首古詩,在早讀時簡單地給學生作一講解,擴大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教給積累方法,提高積累效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做任何事情都得講究方法,如果只是盲目的去做,那將會一事無成,語言積累也是同樣,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采用摘記法、剪貼法、展示法、分類歸納法等。
(五)走進生活融入社會,及時吸收時代語言。
社會是大課堂,豐富生動的語言都來源于生活,因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和傾聽,積累語言。如大街上、家庭里、電視中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積累的場所。如學生在電視網絡里學到了一些酷詞、流行語等。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要注重多渠道的積累語言,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才能準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習作水平也隨之提高,語文素養也就提高了。以上只是我在實踐中的幾點做法,以供大家參考借鑒。只要我們繼續實踐探究,相信會有更有效的提高學生語言積累的策略。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57-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