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
潘雁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學校,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學質量是高中教學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的發展已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對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總結中學化學教學的優秀傳統,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才能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最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他們通過不同學科老師的知識傳授,從感知到知曉再到運用知識,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高中課堂教學由于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既要適應高考,又要搞活課堂教學,便成為令人棘手的問題。對化學學科而言,搞活化學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要想搞活化學課堂教學,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期望經過課堂教學的改革,能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老師的工作強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在教學高效果、高效率的基礎上讓教師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快樂。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化學新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是“指通過教師的指導,啟發學生積極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身心,形成能力,為社會培養建設人才的活動?!苯虒W活動中存在著許多變量,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都是復雜多變的,因而,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是豐富多樣的。現今就有很多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等等,但是由于教學本身的復雜性與多端性,沒有唯一、最佳的教學模式,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相對有效性,只有深入認識各種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使用條件,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各地區、各學科和教師自身特點,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模式,以期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無論是構建何種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都是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學的本來意義是老師“教”學生“學”。一直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影響,不少高中化學教師認為具體的教學活動就是將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解題思路、解決方法等,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氛圍沉悶、教學效果差,使學生的潛能難以得到很好的開發,影響了學生對化學學習激情的煥發。
老師的任務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把知識簡單的倒給學生。我們不僅希望學生掌握知識,更希望學生掌握分析知識、選擇知識、更新知識的能力?;瘜W課堂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
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從根本上說要依靠每個學生的努力和進取,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源泉和根本。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但教育實踐中,總是被我們忽略。
葉瀾教授說過一句話:“課堂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這句話無疑體現了她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事實上,課堂上老師講了多少并不重要,學生學會了多少才是最重要的。改革課堂,首先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不要在獨霸講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動嘴,多讀,多問;動手,多寫,多練;動腦,多思考,多參與。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沒有人可以替代學生學習。學生的學業成績完全取決于學生自我努力的程度。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提高其學業成就的內在動力。信息技術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成為現實。信息技術有助于教育功能的實現:教師可以從知識和信息的傳授中解放出來,使知識轉化為智慧。教師應教會學生求知的渠道,使學生學會對知識信息的判斷和選擇,教會學生求知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精神。
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強化備課組的職能,提高教學案的編寫質量。高中化學新教材重建了知識體系,突出了以實驗為主的探究活動。從內容上看,新課程更關注化學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廣泛應用;更重視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和學習方法。我們教師的知識更新已是當務之急。不斷地夯實自己的業務功底,我們在處理教材時才能游刃有余。授課過程中教師恰當的表達方式將會對課堂效果產生極極的影響,傳達給學生的知識也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堂教學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它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有收獲、有困惑、有思考……面對新時期課堂改革,我們應該敢于挑戰,敢于嘗試,探究更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構建的方式,積極參與實驗課題研究,提高對高中化學課程的駕馭能力。立足教學實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在實踐中學會思考,堅持學習,勤于筆記,不斷地總結完善。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師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新課改一定能取得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教學出版社,2007。
[2]李龍:教學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0。
[3]劉曉明:中小學有效教學模式[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4]賴格盧斯: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型:教學理論的新范式(第二卷)[M],教育教學出版社,2011。
[5]陸有銓:躁動的百年:世界的教育歷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71-01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