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旋
摘 要:首先對現代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然后將現代漢語言文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后針對這些問題,嘗試著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創新;就業;重視;理念
我國的漢語言文化傳承已久,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著、變化著。隨著現代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現代社會和人們對現代漢語言文學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漢語言文學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因此,如何能夠使漢語言文學富有現代信息化的氣息,并使其與學生的才情培養相關聯,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問題。只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才能賦予現代漢語言文學教學新的生機,使其與時俱進,在實現信息化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才情的培養。
一、現代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的意義
1.有助于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不斷創新
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歷來是各個階段都十分重視的,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映射的表現。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其對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初始階段,與社會發展速度和進程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漢語言文學教育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將信息化和對學生才情的培養融入漢語言文學教育中,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與當今的社會風尚和特色緊密相連,有利于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從而培養出更具能力和才氣的學生,有利于漢語言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2.有助于相關專業學生的就業
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是對我國語言文化和語言使用的學習,其對各種應用文體、語句使用、語言文化等都有著較為系統的學習,因此這門專業可以說是較為“書本化”的一門學科。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就業時,雖然有很多的社會崗位能夠接納這類畢業生,但是往往因其專業特質而不能委以重任,只做些簡單重復的工作,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很大程度上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有關系,以往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忽視信息化發展和對學生個人才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將信息化融入漢語言文學中,能夠使學生通過對辦公自動化、信息化平臺的學習和應用,提高其就業能力。而加強對其才情的培養,則會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具有才情的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學識,其在就業時更具競爭力。
3.有助于漢語言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隨著歷史的變遷,漢語言文學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著。然而在當代,漢語言文學創新的步伐越來越緩慢,甚至呈現出一種疲態。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也代表著人們認知世界和為人處世的行為依據,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漢語言文學所表現出的形態已經落后于經濟發展的步伐,所以說,針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改革創新是十分必要的。將信息化融入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中,有助于漢語言文化的擴散和傳播,網絡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必然會將漢語言文學中的精髓完全體現出來,在信息化這一平臺的帶動下,人們將會對漢語言文學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使得謙和、文雅的中國傳統風貌得到弘揚和發展,因此,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對漢語言文化的弘揚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代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于漢語言文學教育不夠重視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為了能夠與飛速發展的經濟相適應,人們對應用型科學越來越重視,大力鼓勵和倡導應用型科學的發展,卻忽視了對人文科學的重要性。在教育界,“重理輕文”的理念被許多人崇尚,在教學中重視數理化的教育,而對于文科類的教學卻一直不太重視。這種對漢語言文學的輕視態度,不僅使得教師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法,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也采用一種應付的態度,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才情,造成了這一學科教學的失敗。
2.教學理念過于陳舊
我國漢語言文學教育發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古代的私塾、書院到現在的高校,教學形式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然而,作為一門古老的學問,其教育如若不能隨著經濟文化和現代的行事方式而適當變革,那么它就失去了其價值和意義。就現代而言,很多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理念過于陳舊,與中學乃至小學的語文教學內容和目標并無實質性差別,基本上都是對文章的閱讀、背誦,對文言文、詩詞的閱讀背誦這類的強制性知識灌輸。這種強調被動接受的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才情能力培養,而且教學目標設定的滯后,對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沒有太多益處。所以革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目標,是發展漢語言文學的重要任務。
3.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這種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對漢語言文學的不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初中的語文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卻依然顯得單一和乏味。很多高校在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教學時,采取傳統的、如同以往教書先生般的單一講授和背誦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注重課堂的互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而在人才培養上,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和才情的培養也不是很重視。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于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以及學生才情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
三、現代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及才情培養的建議
1.提高對漢語言文學教育創新的重視程度
提高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視程度,關乎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優良品德的培養,關乎祖國下一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是不容忽視的。加強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視,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講。
首先,在教育政策上,加大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傾斜和重視。以政策和規范的形式將信息化發展和學生才情培養融入漢語言文學教育當中。比如,可以提高各個教學階段中漢語言文學在整體教育框架中的比重。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以提高學生才情為教學的重要任務,積極鼓勵各大高校進行教學創新,對有助于學生才情發展的教學創新予以獎勵和推廣,并在各類考試中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
其次,在資金上,對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予以支持。相關部門可以為漢語言文學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努力構建有利于漢語言文學發展和傳播的媒介。通過對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調研和發展,開拓出符合當前主流意識的漢語言文學之路。
2.更新教學理念,與社會發展相協調
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適合當前文化經濟發展的節奏,亟須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強調對各類文章和古文學的背誦以及“模式化”的賞析,以應付考試。這種模式化的教學理念與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不相符的,是亟須改變的。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理念的革新,筆者認為,主要應該集中在以提高學生才情、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其實踐能力、豐富漢語言文學應用這幾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在保證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我國語言文化、文學內涵的基礎上,側重于對其文學素養和以后應對就業所具備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3.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方法
要想促進現代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的發展和學生才情的培養,就要做好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創新。首先,應當積極促進信息化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應用。這一點體現在對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的運用上,以互聯網和計算機為依托的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漢語言文學教學變得更加立體、形象、引人入勝。同時,還應強化對學生的辦公自動化、企業信息自動化的教學和訓練,有助于其就業能力的提高。其次,在保證課堂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適當對教學內容予以拓展。比如在對某些古代文學進行學習時,可以采用意境再現等方式進行教學,有條件的還可以輔以琴棋書畫等富有漢語言古韻的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才情。
現代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和學生才情的培養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學生能力的增強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現在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缺乏公眾和教育者的重視、教學目標內容滯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陳舊等,都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和學生才情的培養。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加強對其發展的重視,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等途徑來加以應對,使得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發展和學生才情的培養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陳燕藝.淺析現代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J].科教文匯,2014.
[2]趙曙光.探討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的培養[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4.
[3]李霞.漢語言文學的信息化發展及學生才情培養探析[J]. 神州,20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