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敏
摘 要:當前職業教育教材版本眾多,多數教材難度偏大,理論性太強,脫離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不緊密,學生難以有效掌握操作技能,統編規劃教材缺乏地方經濟發展和學校專業教育需要的針對性內容和要求。針對現存教材的現狀,校本教材的開發與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校本教材開發的空間就是統編規劃教材的局限性,校本教材建設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有利于學校專業水平發展,更有利于學校辦學特色。
關鍵詞:校本教材;現狀;意義
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加強重點專業建設是示范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重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教材開發與建設是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如何使用校本教材?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本文就校本教材編寫涉及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以期對編寫校本教材有興趣的各位同仁交流,達成基本的認識,在編寫教材、選用教材以及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能有所裨益和幫助。
一、學校現行使用的教材存在的問題影響職校生質量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采用行動導向一體化教學,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教育教學的管理和組織形式、教學硬件設施、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材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教材體現出課程的核心內容,教師用之于教學,學生用之于學習。首先,現有的教材版本眾多,內容龐雜,參差不齊,難以選擇。多數教材難度偏大,理論性太強,內容過多且滯后,與實際脫節,脫離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不緊密,缺少理實一體化的專業課教材,學生難以有效掌握操作技能。現有的專業課教材多數注重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材編寫體系符合傳統教學習慣,但并不適合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不適于培養中職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技能,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開發校本教材的意義
開發校本教材的理論依據是《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指明“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實行國家和省(區、市)兩級規劃、兩級審定,國家、省、校三級建設原則。”“職業院校根據實際需要開發反映自身專業特色的補充教材。”國家支持和引導職業院校依托企業開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要求,具有專業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教育內容教學材料,可取材于當地的經濟、產業、社會和文化的內容,因為本地職業教育就是要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和產業服務。校本教材在保證教材體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校本教材顯著的特點是實用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校本教材彌補了統編規劃教材的不足。統編規劃教材不可能充分考慮各地方、各學校的實際;更不可能照顧眾多學習者的認知背景及其學習特點;更無力在學法指導與策略教學方面采取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校本教材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學校的特色、教師和學生的特點和當地市場的需求開發編寫的,以強化技能,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素質和職業能力。
2.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編寫校本教材,帶動教師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教師不斷地尋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教師參與校本教材建設,一方面,就要認真學習鉆研課程理論和專業技能,就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認真總結自己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專業教師通過市場調研、行業咨詢、現場實踐等活動掌握市場運作和行業實際需要,如此編寫形成的教材,能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使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3.編寫校本教材就是要給本校學生提供切合實際的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
校本教材是根據本地區、本學校學生的特點、接受能力和認知規律編寫的,是適合學生的高質量教材。
三、校本教材建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編寫校本教材的依據
校本教材要“根據特定教育層次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而編寫”,把握好本科、高職、中職三個教育層次與培養目標的差別,確定教材內容的相應深度、廣度及課時匹配等。
2.校本教材一般是專業課或者專業基礎課
因為專業課或者專業基礎課的內容易于和生產工作崗位對接,容易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縮小學生學習過程與未來工作崗位的距離,學生畢業就可直接就業,很快就能適應崗位工作。
3.校本教材的呈現形式應是靈活多樣的
校本教材的教學內容和素材應隨就業市場的需求而及時調整更新,這正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校本教材的教學內容和素材是嵌入學習情景的項目和任務活動中,學習情景變化,教材的內容也隨之改變。
校本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校本教材和統編規劃教材爭學時的現象。國家對中職學校的課程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必須按照規定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方案要求開足課程及學時,特別是中職學校學生在校期間為兩年,課程多、時間緊,各門課程的課時極為有限,要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統編規劃教材的教學內容,時間就已經非常緊張,再講校本教材,學時明顯就不夠用,為解決校本教材和統編規劃教材課時不夠用的矛盾,當下很多學校只好舍棄統編規劃教材,使用校本教材教學。
總之,校本教材的開發建設為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學習教材,縮小了學生課程學習與未來就業工作崗位的距離,也為教師提供了高質量的講義教材,在建設和使用校本教材的同時,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校本教材的開發建設提升了學校的專業建設水平和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梁斌.中職學校校本教材編寫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