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利 周雪嬌 張麗萍
摘要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軋鋼方向,實習教學體系存在:課程體系與工程實際脫軌,學生動手機會少,實習流于形式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相應措施,并介紹該課程改革的一些成功經驗。
關鍵詞 材料成型 實習實訓 教學體系改革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25
Material Forming Professional Appli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CHEN Yongli, ZHOU Xuejiao, ZHANG Liping
(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Currently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steel rolling direc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exists: of course system and engineering derailment, less hands-on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internships formality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 effective targeted measures, and introduc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course reform.
Key words material form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材料成型專業是機械與冶金類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的專業方向,其專業方向涵蓋:金屬壓力加工(軋制、鍛造)、模具(鑄造、沖壓及熱成型)、焊接及熱處理等,其中軋制方向是最為重要和技術含量最高的幾個方向之一。根據GB/T 13745-2009分類標準,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技術”和“機械工程”三個一級學科門類中均涵蓋材料成型專業。該專業人才要求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良好跨學科知識運用能力。目前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勢頭較為迅猛,鋼鐵產能遙居世界第一。軋鋼作為鋼鐵生產的終端重要環節,人才需求絕對量較大,特別是理論功底強實踐水平高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企業實際需求量巨大。目前主要表現為軋鋼廠對有軋鋼廠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非常青睞。然而,由于新建軋鋼廠項目,普遍應用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系統和設備,加之學校的實習教學模式沿用以往模式,導致實習效果不佳。部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切身感覺所學知識與現場崗位技能要求脫節。企業不得不拿出3~6個月讓新入職人員跟“師傅”學習實際操作,這樣會給企業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提出迫切的改革要求。重慶科技學院是一所具有60余年軋鋼人才培養悠久歷史的冶金類院校。面對目前普遍存在問題,材控系老師深入調查走訪和調研研究下,總結出了一套校內外相結合行之有效的實習教學體系。
1 目前實習教學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傳統實習教學環節基本停留在“走馬觀花”、“只許看,不準動”的層面,嚴重制約了學生動手能力;目前各高校積極拓寬專業方向,“重基礎”的專業趨勢與“高水平專門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在實習環節中有時很難統一和融合;各大傳統冶金個院校對實習教學環節作出了改革嘗試,但仍然無法根本甩脫“新瓶裝舊酒”的現存模式。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實踐教學針對性不強,依附于課堂理論教學;(2)實驗的手段和方法落后;(3)校內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工藝流程”整體性。(4)校外實習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量化。
2 實習教學環節資源建設相應措施
鑒于以上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以下針對性的改革:
在夯實和加強校內理論課教學的同時,強化校內實踐效果。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應用,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完全吃透理論后,再安排相應的實踐課教學環節,實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如在教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時要求重點加強軸類零件的測繪和機械設備結構的學習,然后進行軋機拆裝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加強實習環節教學管理,強化和落實教學目標。不管是在校內的實訓還是校外的實習環節,對學生的引導和管理至關重要。合理的教學計劃安排和可控競爭氣氛,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實習實訓教學效果進一步加強。在進行校內設計教學環節中,讓學生預習實踐內容,提前發放任務書,強調手工繪圖和電腦繪圖相結合,避免抄襲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實踐的有效性;在進廠實習環節中,落實好“四級”?安全教育的同時,加強實習考勤管理和任務驅動。施行分組管理,實現“帶著問題去班組,在現場求解方案”,進一步增強實習效果。
施行校企聯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本專業先后為重鋼集團、德勝鋼鐵、四川金廣集團、川威鋼鐵、達鋼、攀鋼、鄂鋼、信鋼、常寶鋼管等企業培養軋鋼應用型人才。該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解決企業專業人員需求的燃眉之急,同時學校也借助企業現有設備,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
多方聯系,擴寬專業實習渠道。隨著學校軋鋼方向學生人數的迅速增加,如何解決眾多學生的實習安排問題,還要保證良好的實習效果,是困擾實踐能力提升的難題。通過走訪冶金軋制企業和加強與軋鋼老校友聯系,構建更多的實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和高水的實習平臺和基地。
建立和完善校內實習和實訓平臺,提升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基于“中冶賽迪控軋控冷實驗室”項目教學形式的改革探索,打破企業需求與高校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兩張皮的現狀。充分利用中冶賽迪工程實踐和項目校內實施機會,進行學生“項目-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于“鋼鐵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學形式的改革探索,通過進行在線學習,計算機仿真操作,學生可以形象而準確地模擬實際加工工藝的系統行為、進行各種操作及事故處理、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這些變化的原因。利用“冶金工藝生產一條線”,設計類實踐教學環節內容改革,學生自由組合、自由選題、自愿開展設計類實驗,在冶金專業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完成實驗,提交實驗報告。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推廣、組織管理,創新性實驗以教師科研項目和大學生科研項目為依托,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創新能力。
聘請具有軋鋼實際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講解現場技術、項目講座和指導學生參與企業具體項目等方式。切實營造工程化的實踐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讓教師去企業實踐鍛煉,打造“雙師型”特點的年青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68.4%,為高水平實踐能力人才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3 實施成果
3.1 校內實踐教學環境切實改進
專業課內實驗:從實驗項目的設置與已有的情況來看,幾門專業課的課內實驗項目的設置基本合理,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單項實驗的操作技能。
課程設計:現有課程設計的題目類型多且來自生產實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題目與指導老師;課程設計完成效果較好,能為學生后續綜合實訓以及開展畢業設計(論文)等工作打下初步基礎。
獨立操作與綜合實訓:該環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
畢業設計: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綜合性最強、最重要的實踐教學項目,不論是在設計題目的選定和設計內容方面能結合本專業工程師能力培養的要求,并與實際工程項目和科研項目對接,以強化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
3.2 校企合作相關的實踐教學環境得到加強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實驗室金屬壓力加工方向已經與全國許多大型冶金企業如德勝鋼鐵、常寶公司、金廣實業、重鋼公司、鄂鋼公司、信鋼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除了在教學實驗室的所有實踐項目能得到實施后,金屬壓力加工參觀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項目亦在企業得到很好的落實。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辦學過程始終強調技術應用,特別注重學生軋鋼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的學生受到了各大鋼廠的一致好評。軋鋼專業畢業生長期供不應求,學生供求比1:4之多。專業對口一次就業率90%以上。
3.3 成功創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冶金工藝類專業包括冶金工程專業、材料成型。突出“應用型培養”是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是應用型軋鋼專業人才培養的落腳點,也是應用型高水平軋鋼專門技術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為了切實提高人才的質量,通過優化校內理論課程體系,強化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目前,已獲重慶市批準為冶金工藝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思路,制訂和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培養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軋鋼專業工程技術人才。
4 致謝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得到重慶科技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基金和重慶科技學院教研教改課題“有色金屬設計與計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資助。
基金項目:重慶科技學院教研教改項目“有色金屬設計與計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重慶科技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基金”
參考文獻
[1] 翁宇慶.后危機時代的中國鋼鐵工業[R].北京:鋼鐵研究總院,2010:1-4.
[2] 周谷平,徐立清.論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18(3):5-8.
[3] 潘懋元,車如山.略論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4] 江蘭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與實踐性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06(7):42-43.
[5] 黃雙華,蒲利春,陳偉.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徑[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25(4):124-126.
[6] 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34-37.
[7] 陳盛.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