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本文就對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性提升策略進行了論述,以期為廣大初中政治教師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性提升
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很強,而且又是理論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要改變這一種狀況,達到素質教育,就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1 提高初中政治教育方法
傳統教學以“灌”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導”為主的教學方式則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對于義務教育階段所針對的學生類型不同,教師應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從學生關注的內容入手,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喜歡上該課程的學習,從根本上提升政治教學效率,實現教學預期目標,下面我們就對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幾方面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
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自信心
教學目標毋庸置疑是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預期標準,也是對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衡量標準,同時它也是用來進行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有力依據。確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能夠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由此可見,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課程標準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綜合合理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達到并完成該目標,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過高,使學生產生畏難和自卑心理,對學習產生反感。
2、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發揮學生優勢
作為教師首先要了解所要教授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具有什么樣的優勢和不足,從其特點入手,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方為正題。教師應當鼓勵、倡導多樣式的教學方法。認真仔細觀察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時所展現出來的知識認知方式與認知水平,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出發,逐層分析,根據不同學習情況采用不同教育方式:部分學生對政治學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且尚有余力的,可以適當引導其進行課后問題思考和繼續閱讀,不斷開發期學科才能;針對那些缺乏獨立思考習慣和勤奮學習精神的同學,他們掌握基本知識并不困難,此時可適當的拓展其知識面、開拓視野,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習能力;針對那些知識基礎單薄、缺乏自信心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同學,應給予其重點輔導,為其奠定一定的知識基礎,發現其優點,對其進步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培養起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實現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
3、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科技均較為發達的時期,外界對學生誘惑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們不應再沿用陳舊、傳統的教學手段,而應采納小品、典故、名言警句、影像、漫畫、故去、時事新聞、論文競賽、社會調查以及各種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不斷進行教學手段創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各種教學手段善加利用,實現對整個教學過程趣味性、知識性和思想性的融會貫通。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就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從社會生活中搜集極富教育意義和感染性的實際材料,并將其與教材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4、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增強學生主動性
適當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快速的融入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感性認知能力。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可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指導。筆者主張情境的創設要堅持從學生生活出發,拉近學生與思想品德距離,激發起學習興趣。就以初中課本中《尊敬我們的老師》為例,針對“應該怎樣對待老師”的問題,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某次課上,老師因誤會我和同學講題外話而批評我;一次老師自己將題目批改錯誤,而卻要求我自行改正;還有就是有一次老師所講解的方法不是最簡便的,還有更加簡便的方法,應使學生理解到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與表揚、主動與老師溝通和尊重老師。教師應發揮其引導作用,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即興的表演和創作,通過點評使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不僅是在“口頭上”而是發自內心的。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為其創設的情境中自由發揮其優勢,帶動課堂氛圍,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5、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發揮學生主動性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自覺樹立正確思想品德的過程,不斷激發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愿望,實現學生的自我提升,這樣有利于建立學生長久學習欲望與不斷自我提升。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給與去適當的指導。教師應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找出存有疑惑之處,每個同學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均有所差異,而主動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使學習有所側重,集中精力排解疑難;在政治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自己在預習時發現的問題或課堂教師講授尚不明確的問題,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不將問題留到下一堂課;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比較自主學習同教師傳授內容的差異,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和知識與能力上的提高,及時進行查缺補錯,做到對政治課堂講授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學有效性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水平、教學狀況的標準,它必然要受到我們廣大政治教師的關注與實施,提升教學有效性,也就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和效率、增強學生創造性、發展性和基礎性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長足發展和進步。
2 建立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提倡民主教學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管理者,學生往往缺乏自由,更不能和老師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個性只有在相對寬松的氛圍中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要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就必須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多和學生進行教學互動,改變傳統教學中老師高高在上的形象,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這才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老師要尊重學生對于不同問題的看法,保護學生這種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精神,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倡導建立更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給予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將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
3 理論和實際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政治課程和其他課程有很大的區別,老師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幫學生樹立良好的個人品德,這是政治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目前很多地區的政治課程都實行的是開卷考試,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答案不能在課本中直接找到。這要求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更多地關注時事熱點和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課堂上多采用舉例子的方法進行教學,并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來分析這些現象。傳統的政治課堂的教學往往不注重理論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而是讓學生通過背誦的形式來記住條條框框的理論知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的拓展,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適應當下政治課程學習的要求和教學目標,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事例引入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同時結合提問來促使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這樣不僅僅可以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夠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更好的施展,以達到政治課程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萬古.初中政治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J]. 網絡財富. 2010(18)
[2] 李淑敏.淺談初中政治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 魅力中國. 2009(11)
[3]唐曉波.小議我國初中政治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中國科技財富.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