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峰
摘 要:人口問題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我國現狀而言,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對勞動力供給、社會分配、投資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只有認清了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經濟影響;解決對策
1 人口老齡化的界定及特點
1、人口老齡化的界定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老齡人口的比重,既相對于年輕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續增長的趨勢,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過程。
2、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從國際上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到14%,所用的時間,法國為115年,瑞典為85年,前西德和英國為45年,美國預計要用75年,日本預計要用26年,中國預計也將用26年,成為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2 我國人口現狀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是匯總圖主要涉及總人口數和人口年齡比例問題匯總,圖表如下:
1、總人口
2、年齡構
從圖中得知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 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表明,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說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障事業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
3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可能的影響
(一)從積極方面看:
1、人口老齡化意味著在總人口中為社會工作的人口增加。
因為人口老化一般就是在總人口中,少兒比例的減少和老年比例的增加。少年兒童是不勞動的純消費者,而老年人口多數可從事一定的勞動,為社會創造財富或提供勞務服務。例如據統計老年人口中約有70%能從事一定的社會工作,其中相當一部分老人仍然在業或再就業,還有許多老人從事社會公益活動或家務勞動。
2、人口老化會使熟練勞動者的比例增加。
因為人口老年化必然帶來在勞動力人口中,中年和中老年勞動者的比例增加,也就是知識和經驗積累較多的熟練勞動者的比例增加。他們有較深廣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操作技能或工作經驗的積累,對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技術改造,傳授生產技能和管理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有著重要作用。
(二)凡事有利必有弊,從另一方面看:
1、對社會養老的負擔加大。我國由于幾十年低生育率,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人口壽命增長等因素將會加大社會養老成本。人口老齡化不僅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同時老年人口的絕對量也增加,老年撫養成本提高,社會用于退休金、養老保障、醫療保障以及相應的社會福利事業的負擔也加重。老年人的養老主要是由社會和家庭承擔的。我國城市的老年人口享有退休金和醫保,在經濟上社會養老負擔大于家庭養老負擔,但是城市計劃生育政策嚴格,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即在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中,他們要面對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這時四個老人中只要有一個生病,便顯得十分吃力。在農村,退休金和醫保還沒有普及,主要是家庭養老方式,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人口老齡化所導致的年輕人口的比重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就意味著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口要養活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老年撫養成本大。
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資源的影響
適齡勞動人口下降。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低,勞動力供應不足,而勞動力狀況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阻礙經濟的發展。但是依據我國現階段勞動力過多的國情,勞動力數量適當地減少,可以緩解勞動就業壓力,緩和失業與下崗問題,但這種趨勢長期發展下去,勞動力數量持續減少,遲早會出現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3、人口老齡化會使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老年人口的增加,會降低整個社會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的速度,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從而削弱了技術進步對市場的貢獻作用。從科技方面來講,目前提倡的創新型社會,中青年的創新能力較老年人要強,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正是勞動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這非常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中的技術創新。
4、人口老齡化影響社會的資源配置。老齡化提高勞動力稀缺性,減少勞動力供給,降低國民儲蓄,增加企業及家庭負擔,加大政府財政與社會保障支出壓力,降低以低勞動力成本為核心的貿易比較優勢,同時老齡化對房地產、資本流動乃至金融體系等都有系統性的重要影響。老齡化影響經濟的機理是:老齡化深刻改變原有的經濟資源配置關系。
4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思路與對策
1、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實現合理的人口年齡結構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是在人為的條件下,通過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長率急劇下降造成的,因此,調整生育政策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根源。為了平穩地把人口年齡構成調整得比較合理,我國的二胎政策就要平穩有序的調整。調整政策時一定要慎重,要制定一個二者兼顧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逐步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向穩定方向發展,否則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人口迅速增加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又突顯出來,就得不償失了。
2、改革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老年保障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受保障的人數和規模都迅速增加。但是養老保障存在很嚴重的城鄉差異,因此要逐步擴大老年社會保障范圍,使更多的老年人口在離開工作和勞動崗位后享有一定份額的退休金,使他們的經濟生活有可靠的社會保障。
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社會的一項基本制度,它雖然經過了20多年的改革,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老百姓俗話說的好“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這句話折射出來老百姓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都生不起病,拿不起錢。我們社會是不是該反思了呢?
3、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組織老年自養或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大大提高,而我國現階段的退休年齡沒有改變,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退休老人仍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退休前從事技術行業的一些老年人,由于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其工作能力比年輕人還強,我們應善于發現這類老人,讓他們為社會的發展發揮余熱。對一些身體健康狀況好并愿意繼續從事勞動的老年人,我們應為其提供再就業的機會,滿足他們的勞動愿望,使他們自己養活自己,同時也會減輕社會養老負擔。
社區通常是指以一定的地理區域為基礎的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共同心理因素和一定的內在凝聚力的社會群體,社區是他們活動最多的場所,以社區為單位為老年人口的健康、醫療、交往、文化生活等把生活在同一社區的老年人聯系起來。
總之,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是一個長期而有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朱不樓 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2、蘇志炯 對社會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的新思考
3、田亦夫,鄭紫衡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探討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