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小棉
【關鍵詞】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 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014-02
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首次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此后,又在201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應積極提倡。”但作為一種新的課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在理論和實踐上仍處于發展中的狀態,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仍處于困惑與摸索的階段。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目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實際脫節。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沒能很好地結合學生的現有學習和生活經驗去開展,教學過程便少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此外,傳統的教學方式貫穿于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新課型中,也導致了綜合性學習沒有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實踐缺乏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單一,教材處理機械,教學效果不理想。大多教師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中會原原本本地參照教材內容的編排逐一講授,忽略了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再次,學校校本教材開發與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脫節,主要體現在校本教材開發還沒有很好地服務于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開展,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方面的校本教材開發還比較少,學校教研方面的投入明顯過少。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實施策略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作為初中新型的教學形式,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然少不了研究和摸索。以下筆者就教師與學校的層面,以語文版教材為例,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和實施路徑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基于學情,有效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其中在7~9年級的目標中有這樣的表述:“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課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可見,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是課標的要求。
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是學生的日常生活。初中生的日常生活除了學習,還有他們的一些興趣愛好等。男同學普遍關注時事政治和各種球賽,女同學普遍關注明星八卦和電視劇、音樂。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放在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設計中。以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當一回小記者”為例,“當一回小記者”要求針對社會熱點或學生關心的問題進行一次采訪。筆者首先讓學生們確定采訪對象,采訪對象可以是自己喜歡的一位球星、影星之類等,了解采訪對象的大致情況,明確采訪目的并設計好采訪稿。然后由其他學生或老師扮演采訪對象,最后進行模擬采訪。
(二)整合教材,優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內容
語文版初中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的內容:寫字、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其中“寫作”和“口語交際”是每個單元都有的,而“寫字”與“綜合性學習”則只安排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個年級;而且在每冊書中,“寫字”只安排在其中的兩個單元,“綜合性學習”只安排在其中的三個單元。這樣安排的合理性毋庸置疑。許多老師覺得綜合性學習這一塊內容課時不夠,只能挑著講,不可能一一講授。但綜合每冊書中的綜合性學習的全部內容,我們可以以每一冊為單位,對綜合性學習部分的內容進行調整、重新組合,以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
例如,每冊書中的兩節“寫字”是學生習字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初中生的習字是從楷書到行楷的過渡,這個過程并非只依靠這兩節“寫字”,而應使習字這一過程落實到每一節課堂中。
細看每個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綜合性學習的內容編排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綜合性學習中所包含的幾個內容也大都是統一的。如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是童話故事接龍,而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駱駝尋寶記》《地毯下的塵土》《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時報廣場》均為童話故事。又如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要求進行模擬旅游咨詢,“寫作”要求寫一篇游記,“綜合性學習”要求進行旅游資源調查。這是一個關于“旅游”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這里,我們可以把模擬旅游咨詢、寫一篇游記和旅游資源調查這三個內容統一起來,做這樣的教學設計:首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去過的旅游景點,以自己對這個景點的了解作為基礎,通過其它途徑查閱資料,整理該景點及其周邊的所有旅游資源,讓學生在課前作好準備。然后,開展一堂別開生面的口語交際課,羅列出每位學生所選的旅游景點,并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環節由第一組的學生扮演準游客,第二組的學生扮演旅游顧問,第一組的學生可以從第二組學生所選的景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進行模擬旅游咨詢。以此類推,角色調換后再進行第二環節的模擬咨詢。最后進行“寫作”,讓學生就自己的旅游經歷寫一篇游記。讓學生互相扮演旅游顧問與準游客,同齡人間相互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是學生再樂意不過的事情,再據此寫成一篇游記,把本單元所學習的關于游記的基本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可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彰顯校本,提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校本特色
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和成長密切相關,因此,如果教學能從學校、家庭的點滴出發,定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開發校本課程資源便是很好的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通過校本教研、教材開發來提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校本特色。
如何開發適合本學校、本校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校本教材呢?其一,要從原教材與學生實際出發。編寫校本教材的目的是讓課程校本化;語文版初中教材中的內容編排十分科學,每個年級安排的學習內容層層遞進,其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因此可以參照原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內容,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進行編寫。其二,要利用好本校的教學條件。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綜合”,必須結合各種教學方法與教具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因此,在校本教材編寫中加入學校擁有的輔助教學用具,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更能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其三,與當地的特色歷史與文化相結合。統一的教材是適用性的,缺少鄉土氣息,而綜合性學習以實踐為主,尤其需要把學校所在地所特有的一些東西囊括到教學中來,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更“接地氣”。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不能單純地評判孰好孰壞。因此,我們要做的便是把握好學生、教材與學校之間的平衡點,探索出最適合我們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