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順玉
(蘭州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建構主義教學觀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啟示和應用
——基于支架式教學的視角
姬順玉
(蘭州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習的構建過程是知識網絡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要重視發揮教師的組織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基于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的基本內涵,探討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搭建案例支架,運用情景模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建構主義;商務英語;支架式教學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提倡以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在高職院校中,商務英語課程對實踐應用性要求較高,通過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圍繞學習要求和目標精心設計搭建“教學腳手架”,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具有較好的效果。
建構主義是有關個體獲取知識和經驗的理論,支架式教學理念主要是由皮亞杰倡導的認知建構主義延伸而來。其基本觀點認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豐富和調整已有認知結構的活動。認知建構的實質就是同化和順應統一的結果。一方面,新經驗要獲得意義需要以原來的經驗為基礎,從而融入原來的經驗結構中;另一方面,新經驗的進入又會使原有的經驗發生一定的改變,使其得到豐富、調整或改造,它更強調意義的雙向建構過程[1]。建構主義下的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論要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這些由教師提供的支架,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學生在學習認知的過程中轉變觀念,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整個學習活動的目標制訂者和引導者則由教師來扮演。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教師只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學習者自身是信息整合的主體對象,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它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擁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性,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有利于其潛能的挖掘[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秉持的情境、會話、協作和意義建構是學習中的四大基本要素。建構主義學習有6個核心特點,即積極性、建構性、累積性、目標指引性、學習的診斷性和反思性。同時,建構主義學習是探究定向的學習、情境化學習、問題定向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社會性學習和內在驅動的學習[3]。
目前,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主要采用教師講語法、譯課文,學生背單詞、寫句子的模式來完成學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單方面強化語法的掌握和單詞量的累積,往往忽略了口語應用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的培養,使得商務英語課程教學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于純粹的英語語言課程的教學。但實際上,商務英語課程具有許多與英語語言課程不同的特性。
2.1 課程教學要求突出實踐應用性
商務英語課程是為學生日后從事真實的國際間或國內各種涉外活動而服務的,因此學生在具備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更需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要能應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各項商務、政務活動,例如開展國際間商務洽談,填寫、制作相關對外貿易單證等。因此,日常課程教學必須要突出實踐應用性,真正達到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夠用、實踐能力過硬的目標。
2.2 課程教學要重視自主學習環節
鑒于課程的最終落腳點是應用于商務實踐,故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和提高其自主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單一的直接灌輸式,而是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方式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參與進來。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英漢互譯,更要注重對背后所蘊含的雙語文化進行深層次挖掘。
2.3 課程教學需建立課程間的聯系
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注重各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服務和支持的結構體系需貫穿于整個教學[4]。例如在常規性的商務活動中,既需熟練使用英語進行語言交流和溝通,也需具備基本的貿易實務操作能力,還要了解通常的貿易慣例等。可以說相關的專業課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共同支撐和服務商務英語教學。故在教學中要有聯系的思想、有觸類旁通的意識,切不可一門課程自成體系,割裂于整體之外。
3.1 教學目標分析
商務英語課程顯性目標的最終落腳點是培養綜合實踐型商務類應用人才,而隱性目標則是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自我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5]。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對課程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從而確定所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以教學大綱為核心,逐步確定各級子目標及它們內部的邏輯關系,再由其內部的邏輯關系進一步確定為達到預定教學目標所需的支撐內容,為搭建支架奠定初步基礎。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導向圖見圖1。

圖1 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導向圖
3.2 課程教學情境創設
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層次,創設兼具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模擬情境。例如商務談判環節中的情景:機場迎接外商。學生可分兩組,分別扮演甲方和乙方,學生需要用英語與未曾謀面的外商接洽交流:接機禮儀、自我介紹、乘車禮儀、安排食宿等。仿真學習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習者參與交互式學習的積極性,在交互過程中去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6]。
3.3 教學信息資源獲取
資源的設計是指確定學習目標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各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普及,除書籍以外的諸如數字圖書館、多媒體等新型信息資源迅速發展。教師引導和提供獲取資源的平臺,如商務英語學習資源、商務知識資源、商務軟件資源等,并對學生掌握的資源加以甄別保存、科學統籌,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資源的服務作用。
3.4 教學自主學習設計
自主學習設計是支架式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在支架式教學過程中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要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7]。
支架式教學的核心就是支架的搭建、應用和撤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借助支架將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轉移給學生。這種轉移通常由5個環節構成,下面就以某商務企業產品對外發布會為情景案例來說明支架式教學的基本流程。以商務企業產品對外發布會案例構建商務英語教學支架的流程見圖2。
第一環節:搭建支架。基于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商務產品對外發布會為基點,設計一系列的具體工作任務,并圍繞這些任務進行前期準備,比如統籌調研工作、發布會中的對外事宜、發布會的議程設計等。
第二環節:引導進入情境。借助搜集整理的有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入實際商務活動情境。通過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圖片、影音等向學生展示真實的商務活動,并在整個環節中設置分段式情境,例如銷售流程中的英語情景模擬對話、商品介紹推廣、售后服務接待等。
第三環節:啟發獨立探索。學生的獨立探索以教師的前期引導為基礎,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知識支架逐步攀升,更為關鍵的是把握好支架的“支”和“撤”,幫助學生有效開展學習活動[8]。
第四環節:注重協作學習。協作式學習模式在雙語教學課程中主要以小組討論形式展開,如商務類課程模擬談判就主要依托于此。分組扮演貿易談判雙方,進行談判角色分工,通過組間、組內協作模式共同完成學習,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第五環節:實施科學效果評價。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協作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共同構成對學習效果的總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協作學習所做的貢獻和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3個方面。

圖2 以商務企業產品對外發布會案例構建商務英語教學支架的流程
無論基于何種理論指導教學方法,最終都需進行教學效果的測試和評定。只有通過教學效果評價,才能更好地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針對基于支架式教學法的商務類雙語課程的教學評價,同樣以商務企業產品對外發布會為例,采取各項打分制的綜合評價模式評價教學效果[9]。見表1。
最終,教師根據各個小組總得分情況做出初步的教學效果評價。同時,要對支架搭建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做綜合和個別點評,特別是針對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以促進下一環節的進步和提高。

表1 以商務企業產品對外發布會為例的支架式教學效果評價指標
[1]葉增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認知主義關鍵特征之比較[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6(3):64-66.
[2]高艷.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12(19):62-63.
[3]蔡寅亮.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中國化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4]李洪楊.基于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5]姚莉.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0(4):128-129.
[6]趙一蔚,辛愷.商務英語寫譯課程中的情境設置與個性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水利職業學院院刊,2011(1):41-43.
[7]劉阿娜,丁一芳,薛寧.試論商務英語情景模擬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J].大家,2011(10):150.
[8]諸凌虹.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的案例教學[G]//劉利民.首都外語論壇(第4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413-418.
[9]謝華杰.中職學校商務英語有效教學評價指標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2(11):105-107.
G420
A
1671-1246(2015)10-0053-03
蘭州商學院2013年度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支架式教學法在國際商務函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