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蓮凡
【關鍵詞】小學應用 繪本閱讀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097-03
英語繪本(Picture books)因其畫面精美、色彩鮮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深受孩子們喜愛。然而,如果不加以合理地指導,孩子們很難正確理解繪本故事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因此,教師在指導孩子閱讀繪本時,不應把重點放在新單詞、新句式的教學上,而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繪本故事情節上,重點教授閱讀方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在此,筆者將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如何有效指導小學生進行英語繪本閱讀。
一、創設語境,預測感知
繪本閱讀指導前我們應先通過語境創設、確定話題,激活與本語篇相關的背景知識,為孩子們搭建支架,讓學生感知語言,并在感知的過程中領會繪本中的關鍵詞語、句式在文本中的真正含義,不知不覺地習得和鞏固故事中的新知識點。繪本閱讀指導的首要環節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讓學生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感知并運用重要語言知識點。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來激活學生思維,從而達到自然輸出的目的。有效的繪本閱讀指導離不開教師精心創設的語言情境,此項工作是調動學生語篇學習的關鍵一步,也是順利引入語篇教學的重要基礎。
【案例一】我們來看一位教師執教的繪本課Just Mommy and Me創設的語境(本故事描述了猴子媽媽和猴子寶寶一起快樂生活的幸福場景):
教學片段:
1.Greeting.
2.Game:Make silly faces.
“Make silly faces”這一短語是文本中的動詞短語之一,教師從這一短語入手,根據表演的難易程度先后在課件上呈現了三幅滑稽的silly faces(鬼臉),并請孩子們一一上臺表演。
3.課件出示繪本中那個扮鬼臉的monkey句子:“Look,I can make silly face.”Practice:a monkey.What can he do?He can .
4.Practice:I like to .My Mommy likes to .We together.
【評析】考慮到繪本教學中有新詞句未解決,如果直接呈現繪本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失去語用環境;若是在閱讀中呈現新的知識點又可能破壞繪本教學的整體性,學生的閱讀會因讀讀停停的被動學習而缺少信息溝,影響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在繪本教學前首先要創設必要的語境。案例一中的這位教師以繪本材料中的某一個短語“make silly face”為切入點,一開始就讓孩子們“玩”——扮鬼臉。在扮鬼臉的過程中,孩子們盡情地玩,完全放松,并將“make silly face”這一短語深深存入腦海。在這一情境中教師自然地引出本課的重點句型“I like to .My Mommy likes to .We together.”,教學效果相當不錯。同時,由于情境與本課話題相關,與本繪本主題相聯系,也有利于知識與情境的遷移,使導入繪本的學習順理成章。同時,繪本所提供的生動畫面本身對語境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在繪本Just Mommy and Me中,根據繪本首頁中Mommy monkey和Baby monkey一同玩耍的畫面教師也可以創設與“成長經歷”相關的語境,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來體會發生在Mommy monkey和Baby monkey身上的故事,從而讓學生引起共鳴,體會母愛的偉大。
由此可見,要上好一堂繪本閱讀指導課,必要的語境創設不可少。在創設語境時,不能脫離文本實際,并注意以下幾點:
(一)語境創設要具有真實性
語境創設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因此語境的創設必須與繪本中的語言知識點相關聯,并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所創設的情境要真實,不能引起學生的誤解。因為學生只有在真實有效的語言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語境所傳遞的語言信息,在觸景生情中激發表達愿望,促進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所創設的語境必須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并有利于進行適當開放性的教學拓展延伸。通過語境創設,課堂交際活動才更具真實性和實用性,學生也才能感受到英語作為語言交流工具的實用性。
(二)語境創設要具有合理性
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及背景下所進行的語言活動即構成了語境。因此,只有考慮語言之外的這些因素才能做到合理創設語境。這些因素對語言活動的參與者所產生的影響將決定著話語輸出的形式和意義。如果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教師所創設的情境,那么,語境創設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真正意義,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而且還會錯誤理解語言背景,進而導致錯誤使用繪本中的語言知識點。
(三)語境創設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
創設語境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新知識點,二是真正理解繪本故事的含義。教師在進行語境創設前必須要精讀文本,把握故事情節的真實內涵,通過創設情境有效導入教學,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所創設的情境要具有連貫性,要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而變化,使情境始終伴隨著兒童的情感活動向前推進,并逐步走向高潮,從而牢牢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兒童的心理特點與成人有著天壤之別,所創設的情境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盡可能富有童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不知不覺地習得語言知識。這樣,語言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成了一個個生動有趣味的教學活動。
二、深入文本,指導閱讀
每本繪本都有一個特定的故事情節,一個故事情節就是一個語篇。語篇教學倡導“詞句結合,語篇感悟”,強調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來教。筆者認為,繪本閱讀指導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理解繪本所蘊含的內容,還要讓學生對繪本閱讀產生興趣,通過閱讀繪本豐富英語語言知識,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享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我們要運用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只有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充分感知語篇,才能體現繪本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初讀文本,巧設問題
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繪本,思考并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繪本,達到掌握新知的目的,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效率。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是繪本閱讀的精髓,一個恰當而有意義的問題不僅可以直接指向對繪本故事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知識點。在設計問題時我們要注意由淺入深,先從簡單的判斷題入手,之后再設計一些與繪本相關的人(Who)、物(What)、事(What happened)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讀全文,從而更易于理解和把握繪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案例一中的教師在帶領孩子們“Make silly faces”后,出示一幅繪本材料中Little monkey做鬼臉的照片,讓學生操練A monkey.(funny,smart,lovely...),接著,教師通過以下問題逐步將孩子們引入繪本故事中:
What can he(the monkey) do?He can swing here and there.
What happened?(He fell into the water)
Who can help him?(Mommy)
Where is Mommy?
Do you like this Mommy?
What can they do together?
教師所設計的這些問題環環相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旨在使學生走進繪本并進一步熟悉繪本,鞏固語言知識點。這些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語言支架,為學生理解故事甚至復述故事提供了幫助。這些問題還有利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將新、舊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繪本的閱讀既是復習舊知的過程,又是運用舊知學習新知的活動過程,從而達到以舊帶新的目的,使英語知識像滾雪球一樣不斷擴大。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不僅要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要有助于對語言知識點的運用,使教師能借助這些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借助這些問題進行操練。
(二)細讀文本,指導策略
繪本閱讀指導與平時的對話教學、閱讀教學不同,其在傳授語言知識點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如讓學生先通過速讀攝取有效信息,再通過細讀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在閱讀過程中聯系上、下文解決生詞的學習,形成習得語言知識與“悅讀”教學的完美結合,切忌孤立教授新詞,等等。
利用閱讀小貼士(Learning Tips),是指導繪本閱讀的有效策略之一。國家課程標準已經把學習策略的研究規定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繪本教學中滲透閱讀教學策略的指導和訓練是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重要任務。
【案例二】一位教師在執教繪本The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時,先逐一出示課件圖片,并提問:“Where is Little Cindy?”在師生尋找主人公小老鼠Cindy的過程中逐一引出繪本中小老鼠Cindy所到過的不同場所的單詞。在充分鋪墊的基礎上,教師發給每個孩子一份繪本材料,出示“閱讀小貼士”,讓孩子們明白閱讀“注意事項”。然后,教師在PPT上出示以下問題:Who walks with Cindy?What is big for Cindy?Is Cindy clever?Is Cindy enjoy her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Why?
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自己閱讀繪本,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繪本教學方式。在這里,教師運用閱讀小貼士(Learning Tips)有意識地教給學生閱讀技巧和策略(教學中涉及的閱讀策略主要包括略讀、速讀、猜測詞義等),引導學生逐漸成為一個具有獨立閱讀能力的個體,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也是指導繪本閱讀的有效策略之一,包括填空復述、看圖復述、根據段落大意復述等。表演繪本故事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如果是較長的繪本,可以讓學生自選一個段落,與同伴合作表演,或是看圖講故事,或是接龍傳話,由一組同學合作完成故事的講解。以上都是指導繪本閱讀的有效策略。如此聽、說、讀、寫全方位地展開練習,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力和創造力,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基于以上考慮,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技能訓練側重點的不同要求,或確定以聽的方式、讀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能夠獨立理解和分析繪本故事的機會,讓學生對繪本故事大意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和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繪本做進一步的處理,如抓住關鍵句式,引導學生獲得信息、處理信息、拓展信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驗證教師提供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并逐步變成自己的學習經驗,這便是授之以漁的過程。
(三)再讀文本,拓展能力
語言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肩負著思想教育的功能。繪本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讀懂繪本內容,學會相關知識,還要讓學生從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相應的發展。在繪本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熱情,促進其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提高。
盡管拓展只是繪本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但因為這一環節具有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并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的作用,所以教師應予以高度重視,做到善始善終。如在案例一中,教師拋出了一系列問題,如:How old is your mother?What can she do?Do you live together?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to eat?Which popular star does your mother like?使學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在教師所提供的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學會按如下模式以語段的形式描述自己的媽媽:My mom is .My mom can .We can together. She likes .I love my mom.
盡管媽媽是孩子最親的人,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十分了解自己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教師在課前給孩子們分配了任務,讓他們帶著教師提供的問題回家采訪媽媽,以進一步了解媽媽,增進母子感情。在課堂上當孩子們“說”自己的媽媽時,不僅活用了本節課中所學知識,還運用了以前所學到的一些知識。這樣的交際運用既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后拓展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繪本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拓展方式。比如,對于學齡較短的孩子,可以選擇“以說促讀”的方式進行拓展,如讓學生分組Act the story or Retell the story(進行角色表演或復述故事),或是“以讀攻讀”的方式進行拓展,如Poem chant(詩朗誦);對于學齡稍長的孩子,則可以采用“以寫輔讀”的方式進行拓展,如讓孩子們Rewrite the story(改寫故事)、Write a letter(寫信)、Write a card(寫賀卡)等。這些都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繪本材料合理運用于生活的有效方式。通過拓展,孩子們進一步領會了繪本的深層含義。
總之,教師要想有效指導小學生進行英語繪本閱讀,就應該做好閱讀前指導、深入閱讀指導和課后拓展這三項工作。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