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添瑞 夏曉旭 吳熙瑤 張迪雅

【摘 要】分析本科教學質量監控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的原則,并對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的開發和應用進行思考。
【關鍵詞】高等學校 教學質量監控 教學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114-02
教學質量作為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提高教學質量一直是各大高校永恒的話題。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存在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但目前教學監控仍存在很多問題。而基本狀態數據庫作為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教學質量的實時監控與反饋起著重要作用。對教學質量實施監控,是學校進行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試分析目前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所存在的問題,就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進行初步研究,并對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開發和應用進行一定的思考。
一、本科教學監控現狀
(一)評價主體對象方面存在欠缺
我國各大高校的評價主體對象已由原來單一的專家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發展。目前大致存在以下三種評價模式:
一是教學督導專家采取隨機進入課堂的聽課的方式,對教師教學質量作出評價并反映給教務單位。專家評價的歷史由來已久,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但教學督導專家基本是由退休的老教師組成,他們以前所認可和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對于當前的學生不一定適用。因此,這當中就存在一個因年代不同,致使教學觀念不同的較大差異。
二是同一個教研室的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在教研室內部交流、討論。這種方式對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幫助是最大的,同一個教研室的教師彼此之間相互熟悉,對于專業領域知識水平也相差無幾,通過課堂聽課,給予同一教研室教師中肯的建議,既不會傷了大家之間的和氣,又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但由于教師時間安排不一,聽課多半是臨時、松散的,更多的是一種個人或各教研室的獨立行為,無法形成一個有秩序的體系。
三是學生評價。學生是教學對象的主體,對于教師教學有最直觀的感受,但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學生由于在心智成熟不夠,在評教是過多的參入主觀意識,對于上課點名、作業多、課堂要求嚴格、掛科率高的教師給予低分,而對于迎合學生、減少教學任務,成績給高分的教師則給予高分。這難免會在教師中間形成一種降低考試難度、成績打高分,迎合學生的不良教學風氣。此外學生評教參與性不高,評價梯度拉不開。不少學生對于教學質量高和中規中矩的教師,一般都會給予較好的評價,這在勇于創新、積極進取的教師和墨守成規教師之間就形不成差距。
(二)評價指標體系不合理
現在的教學指標更多的是一個共性的指標,檢查的是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責任心等,對于共性下面的個性指標很少能夠涉及,而往往個性的指標是反映一個教師教學能力、專業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一個教師能不能教好學生,關鍵看教師水平夠不夠,能力夠不夠。而不是只要教學態度端正、有責任心,但只會照本宣科的老師也能在評價體系中得到好成績。此外,在一所綜合性大學中,一套評價指標能否適用于所有專業學科,工科類和藝術類評價指標截然不同,政治課和實驗課評價指標也大相徑庭,如果所有學科專業都是一套評價指標,必然會造成評價的失效。
(三)監控機制不合理
在大部分高校中,教學質量監控是歸屬于教務部門下屬的一個科室來進行管理,但教學質量監控僅僅是作為該科室大量工作中的一項來進行,由于其他工作的沖擊,教學監控的質量難免會大打折扣。教學監控雖然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但如果相關人員存在看人辦事,也會讓教學監控的功能流于形式,失去了意義。
(四)教學監控不全面
由于缺乏一個完整的數據庫系統,加上教學原始數據收集數量多、數據大,僅通過人力來進行分類、整理、匯總,難度非常之大,因此,在數據分析和對比方面,僅靠人力是根本沒有辦法實現。同時,以往的教學監控更多的是對于某一年的數據進行分析,而無法將以往多年的數據進行大量的對比,但多年不同數據的對比往往是體現一所高校改革、創新、發展結果的最直接表現。而通過數據庫的建立,則可實現數據的大量錄入和分析,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后,在數據庫系統內部可以將原始數據通過分析對比,直接形成柱狀圖,使原始數據實現真正的價值。
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的原則
(一)應構建多層次、自下而上、循環往復的監控和反饋機制
教學質量監控的機構應該有三部分構成:一是教務教學管理部門對師資建設信息,課程教材教學輔助手段信息、實驗實踐活動信息、學生學習結果等進行收集和整理;二是教學督導小組專家進入課堂聽課,對教師課堂教學情況,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反饋;三是各院系統計、分析、跟蹤各自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畢業生信息等。
(二)應進行動態的教學質量監控
教學質量監控的目的不是僅僅只為了得到一個結果,而是通過對教學質量監控,及時地發現教學當中的問題,通過教學教務管理部門反饋給下級單位,及時地進行整改,達到不斷改進、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學質量評價不應只采取定點定期的評價模式,還應不定點不定期的,隨機開展教學質量評價。教學質量監控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教師的評價不能一評定終身,而要長期不斷的多次評價。對于學生信息采集除注重在校生信息外,對于畢業生也要進行信息跟蹤,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三、校級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的建立
一個完善的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包含了一個學校各個方面的數據信息,通過查看該數據庫信息,可以得出一所高校的辦學理念,檢驗出一所高校的辦學和教學能力。
(一)數據庫建立的技術研究
圖1 本科教學質量監控及基本狀態數據庫系統
(二)校級基本狀態數據庫建立的要求
校級基本狀態數據庫的運用范疇僅局限于某一所高校,其目的是在于為教學質量監控提供必要的條件,通過對教學基本狀態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反饋來反映學校的教學請況,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保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應滿足以下三個要求:
一是具備服務性,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務于學校、專家、教師、學生。數據庫的資源采集后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這些結論可以分層次、分權限反饋到相應的下級單位,讓各級單位及時整改,免去中間瑣碎的環節,同時便于各級單位及時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部分信息,從中找出差距,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二是具備便捷性,教學狀態數據庫里具有相應的模板,每次填寫時,各級單位根據模板要求,在網上進行填寫,完成后提交即可,方便快捷。對于每年都需提交的數據,但是改動又不大的,在數據庫中可以通過復制以往的數據,進行相應的修改。對比以往紙質檔的數據填寫,不僅大大減少了工作量,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具備科學性,數據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用戶權限,對于校領導可以設置全校的數據查看權,而對于院系則設置院級填寫權限和院級查看權限,各個院系又可以在自己的權限內設定院系內部的填寫權限和查看權限。這樣分層次的權限設置,可以減輕填報數據的壓力,同時方便各級單位查看進度和內容。對于數據庫中的數據也可以進行科學的管理,比如需要新增用戶、增加數據、修改數據、修改用戶權限等,都可以在該數據庫中實現。
【參考文獻】
[1]汪旭輝.高校教學教師質量評價與監控保障機制優化[J].高等教育,2009(3)
[2]劉恩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3)
[3]韓伏兵,董建梅.教育部基本狀態數據庫的特征與思考[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4(6)
【基金項目】西南石油大學第十四期(2014-2015年度)大學生課外開放實驗重點項目(KSZ14152);四川省教育廳2015年度科研項目(15SB0039);西南石油大學2014-2016年校級教改項目(X15021301097)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