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圍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策略、學習時間五個維度,闡述在線學習平臺環境下自主學習與學習監控的內涵與特征。深入分析影響在線英語學習平臺自主學習質量的內外部因素,探討構建網絡自主學習中的自我監控和外部監控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英語 在線學習平臺 質量監控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137-03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Henry Holec為首的外語教育研究者正式提出“學習者自主”的概念,國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在外語教學中的研究?;谛睦韺W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理論強調現代教育的最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國外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和改革有著很大啟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隨著2004年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動,許多大學英語教學專家和教師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研究的重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二是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大學英語課外學習的研究則比較少,研究者王文探討了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情況,李文探討了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的建構,叢文對網絡教學平臺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分析。但他們的研究都只是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并沒有對在線學習平臺質量監控機制的實效性進行探討。此外,他們的研究對象都是重點大學的學生,所依托的整個語言教學環境與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有很大差別,因此研究結果對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由此可見,對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在線學習平臺的質量監控機制實效性研究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鑒于此,本實驗擬就高職院校如何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及有效監控其學習質量和效果,進行在線學習平臺的實效性研究和探討。
一、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提出在網絡監控條件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質量監控機制的構想。為論證該監控機制的有效性,本文通過問卷和實驗研究的方法探究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質量監控機制與元認知策略和學習策略的關系;二是質量監控機制與學習時長的關系;三是質量監控機制與學生英語成績、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提出在線學習平臺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多元監控體系的構建設想。該機制通過將課堂面授和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以在線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網絡課程及社會網絡交互軟件為支撐,將英語學習整合為融“視—聽—說—讀—寫—譯”為一體的多模態學習。自主學習平臺集教、學、練、考、評等功能于一體,兼具師生答疑、論壇、公告、作業互評等師生交互功能。監控主體的核心重在個人、同伴和教師三者的結合,發揮“自主”與“監控”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學生在課外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開展計劃、預習和復習的行為,促使學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最終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具體安排如下:
開學初,教師和學生共同制訂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讓學生明確他們各單元的學習任務、了解學習內容、根據個人的課余時間,安排好網絡學習的時間。
每個單元開始前,學生要登錄學習平臺觀看視頻、文本資料,了解本單元重、難點知識,把不明白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利用在線平臺或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交流。
本單元課程結束后,教師布置作業,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提交作業。教師通過課堂提問、練習檢查、單元測試等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小組成員通過互評、互改等方式檢測小組成員的學習效果,學生個人則通過對學習時間、學習策略、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自我監控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
(三)研究工具
1.調查問卷。本研究設計了2份調查問卷,分別用于研究的前后測。調查問卷涉及學生使用在線自主學習平臺學習過程中的五個主要學習特征: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策略、學習時間。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兩個問題:(1)學生使用在線自主學習平臺的情況;(2)學生常用的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
2.測試卷。本研究根據大學英語B級考試的題型和難易程度,從《暢通英語基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歷年真題詳解》(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等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中選編了兩份難易相當的測試卷,每份測試卷的總分為100分。包括聽力、閱讀、翻譯、寫作等題型。
研究時長為1個學期,開學初、末各發放一份調查問卷,各做一套測試卷。以調查問卷和測試卷的數據為基礎開展研究。
(四)實驗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某高職院校的2013級非英語專業學生。為了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本研究中的在線學習平臺質量監控機制能否有效監控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我們分別隨機選取了4個系部的班級進行實驗。其中2個為實驗班,另2個為對照班。
(五)數據收集
兩次調查各發放問卷214份,第一次回收有效問卷203份,其中實驗班98份,對照班105份;第二次回收有效答卷 208 份,其中實驗班105份,對照班103份。問卷回收后,運用統計軟件 spss19.0對數據進行了處理。208名調查對象來自貿易與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財政金融系和旅游與外語系等4個系部。其中男生 81 人,占總人數的 38.94%;女生 127 人,占總人數的 61.06%。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表1 在線英語學習平臺學習態度描述性統計分析(前測)
該部分采用 5級評分標準,從“完全不贊成”到“完全贊成”,要求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學從5個選項中選擇一個與自己實際想法最接近的選項,然后根據其對應的分數從 1 到5分計分,分值越低,表示對在線英語學習平臺輔助英語學習的態度越消極,滿意度越低。如表1所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學對于在線英語學習平臺學習態度的平均值為4.56,介于“完全贊成”和“贊成”之間。這表明學生對利用在線英語學習平臺輔助學習的態度是積極、肯定的。
(一)質量監控機制與元認知策略和學習策略的關系
表2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所使用的元認知策略(后測)
實驗班別 制訂計劃 運用學習方法 自我調節 總結元認知策略 以上一項都沒有
實驗班 91人(87%) 80人(76%) 79人(75%) 67人(64%) 8人(7.5%)
對照班 44人(43%) 70人(68%) 64人(62%) 40人(39%) 19人(18%)
20世紀70年代弗拉維爾(Flavel)提出元認知概念。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的策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來完善自己的學習行為。
第一份調查問卷的數據表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各項指標基本相似。例如,在“制定計劃”這一項,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43%和46%;“能夠合理運用學習方法”的占比為63%和61%;能夠“自我調節”的前者比例為58%,后者為60%;能“總結元認知策略”的分別為40%和38%;“以上一項都沒有”的分別是20%和19%。第二份調查問卷則顯示了較大的差異。通過開展在線學習平臺學習質量監控,實驗班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對照班變化不大。例如,在“制訂計劃”項,實驗班同學從原來的43%提高到了87%,“運用學習方法”也提高了13%。這說明質量監控機制對元認知策略學習有促進作用。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所使用的英語學習策略(后測)
實驗班別 整體策略 社會策略 形式操練策略 記憶策略 認知策略 補償策略 使用母策略
實驗班 71% 82% 79% 85% 76% 78% 13%
對照班 44% 47% 47% 45% 51% 44% 62%
表3體現了第二次調查問卷學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的情況。經過教師的培訓指導,實驗班利用前6項策略的比例大大提高。82%的學生認識到了了社會情感策略的重要性,他們能運用“社會策略”中的“合作”和“自我激勵”來幫助自己構建積極的學習氛圍,與同伴相互交流、討論英語學習的心得。85%的學生更多地使用“認知策略”中的“查字典、猜測、上下文、關鍵詞”等來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記憶單詞,說明他們的學習方法更全面、更系統。而在對照班同學使用最多的“母語策略”項,實驗班同學是用得最少的,這說明實驗班同學意識到了母語思維的局限性,他們更多地利用語料庫了解語義特征、典型搭配,通過詞表功能,豐富寫作詞匯。
(二)質量監控機制與學習時長的關系
表4 網絡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比例(后測)
實驗班別 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75%以上 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50%~75% 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25%~50% 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25%以下
實驗班 52% 37% 9% 2%
對照班 31% 35% 23% 11%
通過調查研究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一周內上網與學習時間的分配比例,了解他們處理上網與學習關系的情況。表4是第二次調查問卷的結果,表明在質量監控機制下,實驗班近80%的學生能利用上網時間的一半來學習,比對照班的66%高出不少,說明實驗班學生更能合理安排網上學習時間。網絡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比例直觀地反映了學生對待上網和學習的態度,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對二者的重視程度。
(三)質量監控機制與學生英語成績、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表5 實驗班和對照班英語成績前后測成績結果對比
項目 實驗班(105人) 對照班(103人) Z P
前測 平均分 78.5 77.1 0.28 > 0.05
標準差 3.34 3.41
后測 平均分 82.3 80.4 3.25 <0.05
標準差 3.63 2.41
從表5中可以觀察到在線學習平臺質量監控機制對實驗班英語成績的影響。兩個班前測的英語綜合成績無明顯區別(Z=0.28,P> 0.005),而后測中,實驗班英語整體成績有明顯提高。經過與實驗班學生的訪談,他們對在網絡學習中應該達到什么目標和怎樣達到目標更加明確,他們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合理安排他們的學習時間,能恰如其分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這反映了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延長學習時長,加強了學習策略培訓以及提升自我監控水平正相關。
表6 實驗班和對照班自我效能前后測結果對比
項目 實驗班(105人) 對照班(103人) Z P
前測 平均分 12.5 10.1 0.39 > 0.05
標準差 4.28 5.81
后測 平均分 16.6 12.4 3.16 <0.05
標準差 15.6 2.41
我們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自我效能的前后測結果進行了對比。表6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自我效能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兩組前測的自我效能無明顯區別(Z= 0.39,P> 0.05),而后測中,實驗班班的自我效能有明顯提高(Z= 3.16,P< 0. 05)。這說明在線學習平臺的質量監控機制對學生自我效能的總體提高是有效的,學生對自己有信心能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對于自我的評價更為積極、樂觀。
三、啟示和建議
(一)重視在線英語學習平臺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線英語平臺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行為離不開教師的監控和指導。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使自己的信息意識、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相匹配,變單純的傳授為引領學生的學習。在調查問卷中,多數學生表達了需要教師適時開展個性化學習指導的愿望。在網絡學習監控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時間、作業完成情況、測試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態度、自我效能感等情感因素。結合網上和網下的監控,在開學初與學生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堅持定期查看學生網上提交、修改作業情況、參與學習討論和了解測試成績,并在傳統課堂上給予答疑、反饋,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指出存在問題并提出學習建議。
(二)完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的監控功能
完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教學系統的教學管理功能,由系統自動監控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有效地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系統的診斷性測試并提出改進的對策方案。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情況評價反饋,并能夠根據學習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案和足夠的資源配置。通過在線平臺的監控,教師和學生都能了解全班及個人的學習進度和作業完成情況、花費的學習時間、每天進度排名和耗時排名,獲取他人熱點信息,建立同步學習筆記和討論話題。
(三)關注在線英語學習平臺的情感交流
高職學生具有較強的主體意識,他們不滿足于只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伴進行交流。社會化的學習活動是他們英語學習中彰顯個性的重要平臺,在調查問卷中,學生也表示希望能在網絡平臺開展英語學習的互動交流。因此,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應當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組建虛擬學習社區,在網絡學習中傾注人文關懷,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孤獨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Piaget, J. & R. Garcia. Towards a Logic of Meanings[M]. Hillsdale, NJ: Erlbaum Associates, 1987
[2]Leigh M Wadsworth, Jenefer Husman, Mary Anne Duggan, M Nan Pennington. Online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Effect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2007(3)
[3]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Die Neuer en Sprachen,1994 (5)
[4]Zimmerman, B. J.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M. Boekaerts,P. R. Pintrich & M. Zeidner(eds.). Handbookof Self -regulation.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2000
[5]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4)
[6]童金皓,邊玉芳.網絡學習中的自我效能感[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3)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項目(103);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3JGB383)
【作者簡介】譚艷紅(1971-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研究。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