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娜
河北省無極縣北蘇學區驛頭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喬麗娜
河北省無極縣北蘇學區驛頭小學
我們現在常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在小學階段,指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主動性的同時,也應該教給學生正確、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才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指導;途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見,強化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創造性人才的需要。
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會使人受益一生。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閱讀能力培養,關鍵在于培養閱讀興趣,擴大詞匯量。有了一定的詞匯量以后,在閱讀一篇美文時,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圖,體會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師引領下對文章的肢解性解讀。無論是提到整體把握,還是大量的課外閱讀,都不得不依賴于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更要準確的感知此階段學生的特點,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有益的課外讀物。
從小學教學實踐中也可以看出,不讀書不行,濫讀書也會產生消極影響。選擇書籍是指導小學生閱讀的第一步,它起著凈化小學生心靈、培養小學生品德的作用。
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涉獵科普、文學、漫畫、故事等各種讀物,不要局限在某一個方面;首先要指導學生多讀經典名篇,如《三毛流浪記》、《天方夜譚》、《三國演義》。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導學生適當閱讀鄭淵潔、楊紅櫻等當代作家具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讀物也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寶貴契機和資源,可教師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殺。很多圖書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對這種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生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2.合理安排,保障閱讀時間。
合理安排讀書時間,統一制定讀書計劃,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時間,每天總閱讀時間不少于1小時。
(1)晨讀二十分鐘。“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8:00—8:20為晨讀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放聲朗讀。早晨是一天中讀書的黃金時間,頭腦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誦、復述任務。
(2)午讀二十分鐘。每天午飯后時間學生自由支配,至少花二十分鐘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3)晚讀三十分鐘,要求學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鐘閱讀時間。晚上一般較疲勞,可以閱讀些較輕松的書籍。
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計劃的規定,并長期堅持下去。
3.閱讀要變“帶著無價值的問題讀”為“讀出有價值的問題來”。
閱讀教學追求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讀課文,在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能夠提出問題,這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可喜,因為這是閱讀中積極思考的收獲。這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必須由“帶著無價值的問題讀”為“讀出有價值的問題來”轉變。就像前面說到的,那種針對課題的質疑意義并不大,但如果對課文進行充分閱讀,情況肯定就不一樣了。
4.掌握幾種最基本的讀書方法。
(1)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如朱自清的《春》,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
(2)吸收性的略讀。以獲取讀物中的知識為目的的閱讀稱為吸收性閱讀。主要針對知識性讀物,如《昆蟲記》。因為對待此類讀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觀其大略,也不是語言優美的篇章,適合背誦積累,而是要理解每個知識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3)掃描性的速讀。方法有二:一是“遮蓋速讀法”。準備好一張白紙和書頁差不多大小,放在書的上端,讀完一行就把紙往下拉,蓋住讀過的一行,使眼睛不能來回重復,同時減少眼睛的左右移動,增強眼的視覺廣度。隨著訓練,把遮蓋擋用的紙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漸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讀法”,在閱讀前確定閱讀的數量,限定時間讀完。
5.養成讀時知道摘錄,讀后記得寫體會的習慣。
(1)指導記錄的內容如:語文方面的知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辟的議論、寫作常識以及文章的結構提綱等。
(2)指導記錄的方法。寫讀書筆記。一是摘抄型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摘錄下來。二是提綱型筆記,將原來較長較深的書或文章用提綱的形式摘錄下來。三是感想型筆記,也就是讀后感,把讀書時的心得體會寫成短小文章保存下來。
(3)指導學生循序漸進。要根據年級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級可只記下文章的題目,學會必要的生詞;中年級可摘錄優美的句子或片斷;高年級可先學列提綱,后寫讀后感等。
自主閱讀課外讀物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的過程。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