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留枝
摘要: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生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群體。在社會對品德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生巨大需求的情況下,如何加強職校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中職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C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IX(2015)08-0076-02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對實用性技能型人才特別是品德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生巨大需求,給職業教育帶來了無限的發展空間,也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但同時使得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素質參差不齊與總體素質較低,是當前中職學校學生狀況的基本特征。如何加強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素質全面的新型勞動者,成了職業學校德育教育改革面臨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當前中職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1.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
由于招生生源基礎的原因,近幾年來,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中,絕大多數是無法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其中,除了很少部分學生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上不起高中外,其余絕大部分是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較差,無法考上高中的學生。學生總體狀況,無論在文化素質及思想道德素質方面與普通高中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在組織紀律性、文明禮貌、社會公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不僅經常隨意遲到、曠課,不講究衛生,粗言穢語,破壞公物,行為不端等,而且把這些不良行為看成一種炫耀和吸引人注意的資本。
2.沒有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在校中職學校學生由于以往的不良習慣,沒有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大多缺乏客觀的自我評價標準,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或自我鄙薄而萎靡不振;不尊重老師和同學,讀書目的不明確,無自知自控能力,以盲目為特征的從眾心理嚴重。因而,常發生不愿受到約束甚至對抗教育,厭學、上課睡覺甚至逃課的現象,有的學生更是動不動就起哄喧鬧、吵架斗毆。
3.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市場經濟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社會資源優化組合、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精神文明高度發揚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如沖擊社會政治、人的思想與道德,形成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價值觀,拜金主義、極端享樂主義和腐朽糜爛的生活方式大行其道,快餐文化盛行。這些負面的社會因素,同時影響著職校學生,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金錢當作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崇拜金錢、講實惠,認為讀書無用;有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只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忽略社會價值的要求,目無師長,對他人缺乏關心、幫助、理解和寬容;個別學生早戀現象突出,考試作弊、損壞公物現象屢見不鮮。
4.沒有遠大理想,學習消極被動,不思進取
當前職校的學生自身文化基礎差,初中以來養成的懶散習慣又使他們貪圖享受,不愿意刻苦努力、奮斗和拼搏。對學習沒有興趣,盲目樂觀,不求上進,沒有遠大理想,一不考慮畢業后作為一個成年人自身應該憑何技能才能承擔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二不考慮畢業后漫漫人生該怎么度過才有意義,大多以“混”日子的方式來應付學業。
5.沉溺網絡,荒廢學業
隨著網絡的普及,中職生網絡癡迷者所占比例增大,他們沉溺網絡游戲,導致荒廢學業、泡吧無度,導致金錢支用失控四處借款,甚至陷入不良網站泥潭導致道德滑坡……如此種種,學生誤入歧途的危機重重。
6.傳統優良道德缺失,心理不健康
由于家庭和社會的原因,一部分中職生不僅喪失了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刻苦勤奮等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優良傳統美德,在心理方面也存在求知欲低下、責任感缺失、自我封閉或固執偏激、憂郁疑慮或亢奮沖動、感情脆弱、抗挫折能力低等不健康狀況。
7.法律常識欠缺,法制觀念淡薄
由于受自身知識層次的影響,一些學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識,法制觀念淡薄,校規意識薄弱,無視校規校紀,沒有遵法守法意識;做事憑自我感覺,我行我素,狂妄自大,無法無天,不知道遵紀守法是對每個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他們也不懂得法律法規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為都是違法甚至犯罪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他們往往忽視、輕視校規校紀、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規范性和強制性,甚至身處犯罪的邊緣還渾然不覺。
二、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對實用性技能型人才特別是品德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生的巨大需求,也為了解決當前我國中職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增強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而,需要我們加強對中職生進行如下思想道德教育。
1.進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
以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教育為重點,開展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
2.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以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重點,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開展哲學與人生教育、經濟政治與社會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進行道德和法制教育
以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開展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4.進行熱愛勞動、崇尚實踐、奉獻社會的教育
以就業創業教育為重點,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提高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
5.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為重點,開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和方法教育,開展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指導中職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引導中職學生養成自尊、自信、自強、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6.開展珍愛生命、健全人格教育
以珍愛生命、健全人格教育為重點,開展安全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廉潔教育等專題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樹立安全意識、環境意識、效率意識、廉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