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森 姚方
摘 要 學習動機是指促使學生去學習以達到學習目的的內在動力。本文調查了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分析了學習動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辦法。
關鍵詞 職業院校 學習動機 激發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009-02
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學習行為朝向一定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內驅力和學習誘因,兩者相互作用形成學習動機的系統。學習動機分為兩類: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指由內部因素影響下所激發的學習動機。這里的內部因素可以是興趣、好奇心、探究欲等。外部動機是由外部因素或情境所支配,被外力推動下所產生的學習動機。這里的外部因素可以是獎勵、懲罰等等。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業成敗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變量。
近些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由于大學、普通高中的擴招,造成職業院校的學生素質每況愈下,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學習積極性差。具體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厭學情緒嚴重等,直接影響了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怎樣激發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是當前職業院校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為掌握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現狀,筆者對河南省10所高等職業學院和10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學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掌握了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學習動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辦法。
一、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影響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
(1)學生的基礎差
職業院校學生絕大多數在中學階段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就較差,造成學生到職業院校后學習困難較大,直接影響著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弱。
(2)學習方法不當
分析調查問卷發現,大多數職業院校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具體表現為:學習無計劃,不會科學利用時間,學習不求甚解,不能形成知識結構等。不良的學習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會讓他們的學習變得困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機。
(3)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較弱
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關系緊密,若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則學習積極性肯定較低。從調查結果看出,超過60%的職業院校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較低,這肯定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造成學生的學習動機的降低。
(4)學生意志力薄弱
調查表明,多數職業院校學生的意志力薄弱,表現為不愿刻苦鉆研,不愿主動學習。有較高的意志自制力和堅持性往往表明具有較高的學習動機水平。而職業院校學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也降低了學習動機。
2.影響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
(1)學校的影響
優良的校風和學風能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新生對老生一般都可能產生倚同感的心理現象,對心目中的榜樣進行模仿和效法,從而不斷改善自己的行為。因此,良好的校風和學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現階段,由于中等職業學校是免試入學,高等職業學院招收的也是文化程度最差的學生,加上有些職業院校管理不善,造成部分職業院校校風、學風較差。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2)家庭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學生的父母由于本身的文化素質較低,不會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管理,造成學生從小就沒有養成一個學習的良好習慣;有的學生家長本身就認為學習無用,對孩子的學習從來不管不問,造成學生不但學習積極性差,還染上一些惡習,如吸煙、喝酒、賭博等;也有的家長對學生要求過高,由于學生沒有達到要求而過分指責等。這些都造成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
(3)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外部因素。各種社會因素越來越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近年來,社會上有少數文化素質低的人通過某些正當或不正當途徑讓腰包鼓了起來,當上了老板,號稱成功人士。也有少數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體面的工作。這些都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較大影響,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
二、激發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的途徑
從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和分析看出,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待增強。要增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培養專業興趣,做好職業規劃
專業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基礎,故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專業興趣的培養。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引導,使學生明確所學專業的優勢、培養目標、就業方向、所開設課程的目的和作用等,使學生及早做好職業規劃。
2.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
要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意志力,首先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懂得自己的學習、生活不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首先是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樣就會在學習中滿懷報負,充滿熱情,克服困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3.建設良好的校風與學風
職業院校應牢固樹立辦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通過師德有要求,教學有標準,管理有規范的教風建設,營造出一個健康文明、團結和諧、奮發上進、生動活潑的治學環境,以廣大教師良好的風范感染和影響學生,發揮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以優良的教風帶動優良學風的形成,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使勤奮好學蔚然成風。
4.進行教學改革
根據職業院校的特點,著力推進教學改革。德國的職業教育之所以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職業教育,我們可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的經驗,應該更多地圍繞學生主體,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使學生真正能學到職業技能,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激發,真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5.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想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教學中對學生多鼓勵,使學生樹立信心。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感,以增進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陳琦,劉儒德. 當代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
基金項目: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JB14181)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