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梅 石素平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028-01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主要是后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就必須從小抓起,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充滿激情,思維活躍,勇于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長處,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怎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呢?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轉變角色,樹立創新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不但要遵循上課的規律去引導學生,傳授知識,更要藝術的運用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培養積極民主的課堂氣氛,創設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共同參與語言的交際活動。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從“師道尊嚴”向師生平等轉變。教師應扮演多種角色,這些角色隨課堂需要而創新。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了很多角色,有時是一名“舞蹈家”,有時是一名“故事大王”,有時是學生們的小伙伴,等等。這樣與學生們打成一片,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共享英語教學的樂趣,在雙向交流中磨擦出新的師生觀。
二、創設和諧氣氛,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愛學,因此教師要巧設開頭,先聲奪人,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采用游戲式、謎語式、圖片式、懸念式、復習式等多種手段導入。例如,五年級上學期Unit Three
三、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拴”住學生的心
(1)當“小老師”“模仿秀”
比如說“Tack about it ”。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饑餓狀);“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狀);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著使用課堂用語。比如說“Stand up”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2)身體語言進課堂
在教單詞或句子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特別喜歡。如,“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fat”,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
(3)邊畫邊說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圖文并茂,無論Student book還是Activity book,到處都體現了這一特點。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等并用的活動,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它一則可以引起學習興趣,二則可以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有一次學生關于顏色的單詞,學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這樣一首兒歌:“小毛猴,真頑皮,手里拿著大畫筆,畫個草莓紅彤彤,red,red是紅色;畫片草地綠油油,green,green是綠色;畫串香蕉黃澄澄,yellow,yellow是黃色;畫串葡萄紫又紫,purple,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筆,畫個小猴黑黝黝,black, black是黑色;對著鏡子畫自己,黑不溜秋不美麗,哭著鬧著找mummy。
四、“現蒸熱賣”,養成好習慣
創造課外英語環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老師課外帶頭說,不管在校園中哪個角落碰到孩子們,我總會用最簡單的語句打招呼:“Hi!Boy/Girl, How are you?”有時,在校外遇到孩子們,我也會揮揮右手,送上一句“Hello”,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外見到我,就會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招呼我,從而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懂得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點滴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讀寫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