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關鍵詞】 英語教學;興趣;教學方法;注重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65—01
素質教育是我國當前教育的主體,通過學科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教師的重要任務。在優化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改變課堂教學結構和訓練英語的運用能力;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當代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下面筆者逐一展開論述,希望對英語教師優化教學有所幫助。
一、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激發興趣是培養良好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初學英語時,許多學生出于好奇,對這門課頗感興趣。此時教師若因勢利導,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利用圖片、實物等作教具進行直觀教學,則可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教學效果顯著。
二、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改變課堂教學結構,訓練英語的運用能力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包括聽、說、讀、寫的操練和語言信息的輸入輸出的實踐過程。 因此,必須把學生置于語言運用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
首先要優化學習氛圍,創設會話情景。課堂上運用掛圖、投影片等,用英語看圖說話,扮演角色,搞搶答賽,進行思維和想象,使學生學習英語有一種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興趣和動力。
其次要優化教學內容與手段,實現語言“內化”。要優化教學內容,就必須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到書本語言和我們生活實際貼得很近,對教學內容具有親切感,進而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強烈的進取欲,變被動吸取為主動探索。如,聽錄音、看投影,角色對話等,讓學生入情入景,努力使書本語言和實際運用統一起來,使課堂教學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進行。這是提高學生外語素質,實踐外語"內化"的重要舉措。
最后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運用能力。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切忌死記硬背,而要千方百計強化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 。如,訓練造句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句型先提問,學生根據各自的意愿做出不同的回答,教師再問原因,學生回答。通過訓練,學生不但可以鞏固已學詞語,而且能學會根據語境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正確的應答,從而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
三、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了“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標準的重要保障。”評價可以注重教學過程,也可以針對教學結果。前者是形成性評價,后者是總結性評價。由于教學過程決定著教學結果,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形成性評價。
在形成性評價的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評價,而是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教師通過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情、態度的觀察,利用提問法或操練、游戲等活動記錄法對學生做出及時評價,可以實現教學活動中的即時反饋,從而不斷修正教學過程和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四、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時,機會要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學生時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產生生機勃勃,積極的學習動力,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幾年來,筆者立足素質教育,致力于優化教學改革,探究可操作的理論,不斷反思教學過程,總結教學經驗,但愿以此投石問路, 引起廣大同行們的共鳴,共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的技巧,使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日新月異。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