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成
【關鍵詞】 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啟發式教學;以學論教;因材
施教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119—01
職業院校體育是從學校體育中分劃出來并發展起來的,成為從屬于學校體育的一門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職業院校體育的形成和發展,補充和完善著學校體育。研究和探索適合當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是研究職業體育教學規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對職業院校體育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筆者試從職業院校體育教學這個角度,結合自己二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探索適合當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以期為當前的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教師應多使用啟發式教學
現代教學方法必須堅決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恰當的引導,在課堂上對學生講明、講透職業院校體育的特點、作用,它與過去接受(中學體育階段)教育內容的不同,以及它在教學中更加體現專業特色和生涯體育發展,教育學生今后參加工作不僅需要專業技能,而且還要具備強健身體做保證,才能適應職業要求和未來生活的需要。例如,我院所開設的冶金、采礦、選礦、汽修、焊接、計算機、會計等專業,不僅需要智力活動,更需要體能作基,明確教學目的,最大限制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不僅是對學生在基礎教育(中學體育階段)的繼承,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學,為學生提供成為未來社會職業人所具有的健康體質和專業素質。
二、以學論教,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現代體育教學不僅強調“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辨證統一,而且從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原理出發,非常重視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并把它作為創立現代體育教學完整體系的前提條件,因為教學最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谶@一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使“教法”、“導法”、“學法”三者有機結合,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采取集中輔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完整動作與分解動作相結合;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學生自覺性與主動性相結合,強調體育技術、技能在運動項目中的合理運用,讓學生每天在校鍛煉1小時。
三、由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向體育素質、就業能力轉軌
當代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所要追求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所不能包容的,它的概念過窄,它所反映的是人體在完成各種動作時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柔韌、靈敏、耐力等機體能力,容易引起誤解,導致職業院校體育目標的單一性和片面性?,F代職業院校體育的目標應當包括學生的體質基礎、心理發展水平、體育文化素養和終身體育能力、就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意志品質、克服困難等這些通過體育教育都可以得到完善和提升),這些內容用“體育素質”一詞,就可以比較準確地包含進去,從而可以克服概念過窄和以點代面的弊端?,F代職業體育教育不僅要求在校學生通過體育教學掌握基本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更主要是為走向工作崗位從事生產勞動,為今后生存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作準備,教育學生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四、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職業特性,因材施教
現代教學表明,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法能否順利實施,不僅要重視學生整體的發展水平和變化趨勢,而且還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職業特性,更要特別研究因材施教的途徑,注意加強學生個體學習的參與度,注意發展學生的潛能,創造性地解決學生個體學習中的問題,使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特點和個性品質等方面都得到相應的發展。職業院校健康教育(體育)應當使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職業院校學生由于存在年齡、性別上差異、專業特點和學業上不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所區別。例如,除了正常教學任務內容外,可增加素質拓展內容。為克服心理恐懼可采用攀巖、背越式跳高等項目鍛煉;或采用采礦、焊接等增強學生意志的品質、吃苦精神;或采取徒步健身走,女生多采用健身操、瑜伽等鍛煉項目,提高形體與氣質;對短期培訓班(3~6個月)學生,教會他們1~2項鍛煉身體的方法,用于今后在工作、生活中使用,等等。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