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 萬能 方巍
【摘要】作為氣象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已經成為培養大氣類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結合實驗班的培養模式,以Fortran教學為例,反思在氣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校 Fortran 拔尖創新人才 氣象 長望實驗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42-02
由于目前高層次氣象人才的極度匱乏,中國氣象局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加速培養高級氣象人才的戰略定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作為我國氣象教育學科門類最為齊全、培養體系最為完善的高校,顯然應當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為國家培養更加優質的人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從2010年起開始實施氣象拔尖學生培養試驗方案。該培養方案采用我國著名氣象學家、九三學社的創始人之一、我國近代氣象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氣象事業的主要創建人涂長望的名字,組成了知名的“長望實驗班”。
那么,如何提高氣象類學生的能力和在氣象上的應用正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反思 “長望實驗班”的教學模式就顯得非常重要。下面僅以《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闡述當下實驗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
一、當前Fortra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與氣象專業脫節
目前的Fortran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專家編撰。其中的例題、練習題以及內容安排上沒有考慮與氣象內容相聯系。因此學生在學習Fortran知識時,如同重新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一樣,甚至有的例題都與C語言相同,只不過用不同的程序語言來表現而已。學生們學完之后仍然對于Fortran在自己今后專業上的應用感到茫然。
2.教學與國際發展脫軌
既然針對拔尖人才的培養,避免不了人才的國際化培養。在目前的Fortran教學中,仍然采用中文授課。學生習慣了中文的概念和術語,一旦需要查閱外文文獻,就會對很多術語感到陌生,阻礙了快速理解和應用。
3.專業課程體系安排不合理
在我校,“長望實驗班”Fortran課程的安排通常都是在大一的下學期。而真正需要用到Fortran的專業課(如:氣象統計方法、Grads等)是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才能上到的。因此,學習了Fortran后,很長一段時間屬于空白期。到真正要使用Fortran的時候,以前所學的內容基本忘了,又要重新學習,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4.普通教學模式與拔尖人才培養不相宜
現在我校“長望實驗班”的Fortran教學,與普通班的教學模式有所區別。這個區別僅僅體現在教學進度上(因為學時少于普通班,所以要加快進度),而在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上沒有展現出來,使得對拔尖人才的培養流于形式,沒有具體內涵。
二、對策與建議
1.針對教材問題,我們通過多次調研,組織編寫了適合氣象類學科的Fortran教材《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已由氣象出版社出版。
該教材在結構安排上既遵循了傳統的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思想,又增加了面向對象、并行計算和IMSL函數庫等方面的內容;專門針對氣象專業增加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內容,使得學生初步掌握氣象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學習興趣大為提高。
2.如何與國際接軌,是我們在“長望實驗班”的教學過程中避不開,躲不掉的問題。我們嘗試在Fortran教學中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既能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又能使他們了解與中文對應的概念和術語,便于他們自己快速查閱、理解外文期刊,及時掌握專業的國際動態。
3.專業課程體系必須要改革。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安排既不合理,也不適應拔尖人才的培養模式。因此我們嘗試進行了如下改革:
(1)在時間安排上,將Fortran課程的教學計劃安排在大學二年級上學期,避免出現從學到用的真空期;
(2)在教學內容上,我們嘗試跳過簡單的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程序設計以及數組的內容,而將重點放在Fortran的模塊設計、文件的讀寫、并行過程、MPI程序設計和如何調用IMSL函數庫上;
(3)在與專業結合上,我們增加了課程設計環節。設計的內容是與氣象類專業相關的初步數值預報等,既增加了興趣,又鞏固了基礎知識。
三、結論
由于在Fortran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進行了有效擴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Fortran課程成為深受“長望實驗班”同學們喜愛的課程之一。如何與時俱進地調整、優化本科生教育結構,及時修正拔尖氣象人才的培養模式,同時整合我校各部門資源,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是我國氣象事業的客觀需求,也是我校教育拓展自身發展空間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周光明,段書凱,杜彬恒,鄒顯春,朱亞萍,陳時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典型模式和實踐反思[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
[2]秦大河,孫鴻烈.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M] .氣象出版社,2004.
[3]中國氣象局.氣象“十二五”發展規劃I-R3.2011.
[4]王海君.我國高層次氣象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