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貞汝 徐熔良 姚璐瑩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3G、4G移動網絡的迅猛發展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如雨后春竹筍般地涌現,手機也逐步成為大學生及時獲取信息與學習的較便攜、較普遍的工具之一。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學學生手機用戶為研究對象,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的方式,調查西南民族大學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學習的現狀,研究影響大學生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高校 移動互聯網 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030-03
一 緒論
1.研究背景和意義
2015年2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由此可見,網絡條件的改善和移動設備的普及,使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通過移動設備與移動互聯網連接,進行微型化、碎片化、移動化的學習。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知識學習的重要群體,更是把移動學習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極大方便學習,但也存在一些新的問題,因此,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希望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進行移動互聯網學習現狀調研,對調查結果分析總結后,為大學生移動學習更加有效提出合理化建議。
2.研究目標和價值
我們把研究目標定向為“民族高校大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學習現狀調查研究”,主要想通過研究,去發現以手機為載體,利用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給大學生學習上帶來的更多好處,更多地去發掘如何有效利用移動互聯網學習。因此,我們在成都某民族高校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希望能夠得出更有價值的數據,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總結,然后提出建議與對策,推動學習型社會的發展。
3.研究對象與內容
介于調查的代表性、可操作性,本次調查選擇以西南民族大學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西南民族大學是部署高校,隸屬于國家民委,是囊括眾多學科門類的綜合性高校,包含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6個民族的學生,是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既有普通大學的特點,又具有民族特色,從而為本次的調查主題“民族高校大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學習的現狀調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調查環境,有利于獲取真實的信息。
4.調查方法與數據
采用問卷調查為主,文獻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訪談法為輔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總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在有效問卷中男生有44人,女生有52人;大一學生23人,大二學生為52人,大三學生為21人;本次調查涉及學院總共有13個,調查了16個民族。
二 主要問題
手機極大地方便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但高校大學生們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手機來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更好地適應移動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還存在很多問題。
1.缺乏適合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
本次調查中,55.03%的大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移動學習的學習途徑是APP軟件,但現在除了學習英語類的APP比較多、比較受到學生歡迎之外,與大學生自身專業(非語言類)相關的學習類APP并不多,而且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又過于雜亂,難以直接獲取有效的學習資源;另外,88.42%的大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移動學習的學習內容與自身專業有一定相關性,8.42%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是為了配合專業知識的學習才進行相關的移動學習。移動學習資源的缺乏,已經成了制約移動學習發展的一大障礙。
2.獲取資源的途徑少
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進行移動學習時主要是利用APP(55.04%)、下載視頻和音頻(38.83%)和瀏覽網頁(37.86%)三種方式,但由于學習類APP分類與數量較少、網上資源過于雜亂、學習資源難以獲取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很難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影響了移動學習的效果乃至挫傷了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積極性,那么生活中的零散時間就難以得到有效的利用。以西南民族大學的“超星移動圖書館”為例:數據顯示,知道但沒用過和不知道移動圖書館的學生的比例達到24.6%,另外,多數學生利用超星移動圖書館都是進行圖書借閱、圖書檢索,完全忽略了利用移動圖書館獲取適合移動設備使用的學習資源。如何讓大學生們利用更多的途徑來獲取學習資源,也是制約移動學習的一大難題。
3.移動學習效果難以保證
本次調查中,57.58%的大學生認為移動學習的效果一般,甚至有5.05%的大學生認為移動學習完全是浪費時間。雖然影響移動學習效果的因素眾多,有大學生主觀方面學習能力不足、學習方法不適應的問題,客觀方面也存在移動學習的資源缺乏、獲取資源的途徑少的問題。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移動學習效果難以保證。調查顯示,只有10.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移動學習時可以做到精力非常集中,25.81%的大學生則表示移動學習時精力容易分散。顯然,移動學習效果難以保證,也是制約移動學習的一大難題。
三 對策及建議
移動學習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組織的關注,如何讓移動學習變得更輕松、更高效,讓更多的人加入移動學習的隊伍,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難題。我們從問卷的數據以及后期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多數大學生的移動學習存在缺少學習資源、學習效果不好、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網絡平臺
如學院微博、學院貼吧、學院微信公眾號等,通過網絡平臺建立起師生互動答疑區,不同的學院專業應安排指導老師負責定期答疑,并安排大學生干部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對網絡平臺進行管理,主要工作是整理和篩選大學生在答疑區所提出的問題,并定期交由指導老師給予相應的答復后再反饋給提問的大學生,讓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和老師進行互動,及時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2.建立微信公眾平臺
除了被動地尋找學習資源之外,應該主動為大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資源。以目前廣大師生喜愛的微信為例:除了高校里的各大學院建立微信公眾號以外,所包含的各個專業也要建立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如: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微信公眾號),每個專業的微信公眾號都要指定相應的專業老師進行專業指導,并將專業公眾號交由專門的大學生干部或者工作人員來進行日常管理。各專業的微信公眾號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功能板塊:每日推薦、今日課堂、微學、多彩民族。
第一,每日推薦板塊主要是在老師指導下,每天不定時推薦相關的書籍、學習資源鏈接等,讓大學生更方便、更有效地獲得相應的學習資源。
第二,今日課堂板塊主要是以公眾號群發的方式提供當天該專業的各個課堂上由老師們提供的專業課知識要點、由相應大學生整理出來的課堂筆記,以及該專業的指導老師提供的有助于學習的碎片化學習資源(短文、一段精煉的知識點介紹、名人經典語錄等),讓當天因事耽誤上課的大學生或者其他專業想學習該專業的大學生都能輕松便捷地得到相應的學習資源。
第三,微學板塊主要用于指導教師向大學生提供的碎片化學習資源(短文、一段精煉的知識點介紹、名人經典語錄等),指導老師每天都應該不限時不限次數(多次)地利用該功能板塊向大學生分享片段化的學習資源,方便大學生隨時隨地查看并接收到相應的學習資源,不但增加了師生的課下互動,也利于大學生對專業課知識點的強化和吸收。
第四,多彩民族板塊的設立,是為了方便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大學生都能在該功能板塊中了解我國56個民族多彩的傳統民族文化。
3.建立移動圖書館
學校要利用移動圖書館或者其他移動學習平臺對學習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建立移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除了分專業類別之外,還應該針對不同環境對學習資源進行分類管理。比如適合搭乘公交和地鐵時使用的學習資源、適合排隊時使用的學習資源、適合課間使用的學習資源等,引導大學生根據干擾程度不同的環境選擇不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來進行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移動學習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義勤.成人學習者移動學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3(10)
[2]陶祎、張光澤、劉星星等.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開展移動學習的現狀研究——以武漢地區5所高校的調查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3)
[3]鄧銳、周興生、羅軍強.大學生移動互聯使用狀況調查問卷設計[J].軟件導刊,2013(2)
[4]張鈺梅、王學明.大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2(5)
[5]杜玉霞、賀衛國、列麗基.高校學生應用微視頻資源的現狀調查[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
[6]張維昊、程海芳.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校園信息需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研究——基于大學生手機用戶校園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
[7]王姝睿.移動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學習方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4)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