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玉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加強對初中生的健康教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新時期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初三課程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很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些常見的問題,通過分析和探討,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關鍵詞:健康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對策
初三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能不能進入一所重點高中在初三這個階段十分關鍵。初三學生不僅受到來自學習上的壓力、老師的壓力,還受到來自家庭的壓力。很多學生不知如何應對這些壓力,使得他們感到很迷茫,久而久之,這些壓力不僅給他們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學習成績退步,而且在他們的生理、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負擔。因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很有必要。但是由于目前初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安排不合理,使得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下就探討一些具體措施,即關于加強初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初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整個初中教學中,初三可以算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初三學生的表現,直接關系到他們后期的升學考試。因而學校對初三學生的教學也格外重視。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三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滿足了新課標下的基本要求。但是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下將具體分析這些問題。
1.教學方式單調
對初三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看重的不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清楚自己遇到了哪些問題,經常性地受到哪些壓力,面對這些壓力又如何采取解決措施,能起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才算是成功的教學。然而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經常性地只是照本宣科,學生聽著很乏味,久而久之,對這一門課就會很反感,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也就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來。現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很多教師上課的時候都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盡管如此,很多老師上課還是缺乏足夠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沒有成功地將學生引入到課堂中,整個課堂依舊枯燥無味,學生自然而然就沒有學下去的興趣。
2.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表現。教師自己沒有起到表率的作用,也就不可能用高標準來嚴格要求學生,這樣也沒有說服力。教師的自身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專業修養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知識等多方面的素質。綜合這些不同方面的表現,可以對教師的素質進行綜合評價。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不僅需要掌握這一門課有關的知識,與此有關的學科也都要有一定的掌握。畢竟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現象比較明顯。教師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都需要一定的提升,才能不斷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二、強化初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具體對策
1.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教師自身做得好,無形中就給學生樹立了一個榜樣,對學生自身有著一定的督促作用。在上課期間,教師給學生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這種機械式的課程聽起來容易讓人產生反感情緒,聽久了甚至會失去繼續學下去的興趣。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事先制訂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講課的時候,善意地引導學生,將其自身感受的壓力說出來,與同學分享,講出來之后就不會那么痛苦,對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是極有好處的。
2.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面對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各位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師自身的素質不僅僅局限于他們的文化知識,更包括他們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素質。教師可以不定期進修,努力拓寬自身的視野,這樣在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改進。而且,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從而適應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將教材與實際相結合,從學生的自身情況出發,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舉措。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初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效果。
初三這一學年是初中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年,合理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緩解了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將學生從悲傷的情緒中拉出來,而且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面對新課標的新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改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敖淑清,王杏英,徐濟達.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01(5).
[2]姚興華,吳黎明,羅濱,等.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5(2).
[3]孫斌.正面期待:積極心理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