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錫江 林泉文
【摘要】本文通過近些年來城市化背景下的城鎮發展的研究和思考,剖析了小城鎮在建設小康社會下的角色轉變。闡述了城鎮化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通過轉移勞動力培訓和工作積累,可以讓勞動者更加穩定。城鎮規劃與發展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密切關系著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從農村城鎮化和發展角度出發,只有深度改革城鎮規劃,才能建設出和諧的城鄉關系。
【關鍵詞】城鄉統籌;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均等,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降低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所謂的“新”在于不像過去盲目的擴大城市規模。轉而以提升公共服務和文化等內涵作為中心。新型城鎮化的實質就是用科學發展觀來帶領城鎮建設。
一、 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概念
1、 小城鎮的定義
小城鎮是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名詞,小城鎮顧名思義較小的城鎮,其模棱兩可的概括導致了人們對小城鎮的范圍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概括的講是城市和鄉村的統稱,仔細分辨起來又可將其分為小城市、建制鎮、集鎮。
本文中的小城鎮將其概念核定為從鄉村單一的產業向著多種產業并存的現代城市轉變的地區。它處于城市和農村交接地帶,它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中心。屬于“準城市”范圍,小城鎮起到了上連城市,下關農村的銜接作用,是城鄉結合的紐帶。
通常來講小城鎮的人口凝聚力較差,社會經濟單一,居民生活水平遠遠落后于城市居民,并且文化傳播過程也與城市文明存在差距。小城鎮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社會內涵,減小城鄉差距,為新型城市建設提供必要準備。
2、 規劃思路
“城鄉一體化”的理念在嘗試縮小“城鄉二次元體系”中擴大的農村與城市的差距。
小城鎮的基礎建設較為薄弱,而基礎建設生態發展都需要充分的資金支持。如果資金短缺,就勢必造成公共基礎服務設施不齊全,如道路建設不發達,交通條件不便利。后續的排水以及垃圾處理也都會出現各種問題。通訊設施的落后,農村居民就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并且一些污染較嚴重的工業企業建設在落后的集鎮,造成村民居住環境較差。生態環境、農村的醫療條件、文化教育都明顯滯后,這些都主要源于城鎮建設資金的短缺,當然也不可排除管理上的缺失。
基礎設施的完善應作為小城鎮發展與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健全的基礎設施,才會有更多的人才和企業愿意向小城鎮流入。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應強化公共管理,提升城鎮的公共服務水平。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便成為城鎮發展與建設工作中的考驗。可在城鎮建設中建立相關的機構設置,提用專業人才,完善人員編制,更好地履行小城鎮的服務和管理職能。
二、 如何促進小城鎮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
如果能有效的解決小城鎮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對我國城鎮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那么,該如何解決小城鎮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呢?
加強科學規范,完善對小城鎮的公共設施,優化對小城鎮的空間布局,城鄉地區的空間管制,可以協調區域的空間發展,改善生態資源,把小城鎮的建設放入城市的發展體系,對小城鎮的性質和規模、綠化設施、地下管網、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做出切合實際的安排。城市的豐富資源作為背景,并結合自身原本的優勢,突出小城鎮的地方特色。最終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和諧狀態。
2012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已經達到52.6%,但是在高速發展的背后,是大部分農村地區社會經濟受到影響。
在規劃過程中可將城鎮劃分為三類,一是,生態已遭到破壞,變得極其脆弱和敏感,嚴禁再次開發應重點保護區域。二是,已被開發,但須嚴格控制避免過度開發的區域。三是,還未被開發,原生態區域。
小城鎮的繁榮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搞房地產和盲目的開發旅游業,,而是以培育產業為基礎擺脫傳統的經濟模式。可利用本地和周邊的地域優勢,合理制定本地的制造業和居民服務的新型主導產業。有了產業作為基礎,當地的農民才能從傳統的農耕進入新的經濟產業,外來人口和資金才開始流入,小城鎮的發展達到一種良性狀態。
3、 循環經濟
在我國的小城鎮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國際小城鎮的發展,在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霍爾德提出“田園城市”:為人類愜意生活以及多產業化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足以提供多彩的社會生活,但不可發展出這一程度,周圍應該被永久性農業所環繞,城市的土地歸大家所有,由委員會統一掌管。
田園城市的理論深刻影響著西方現代城市規劃學的產生和發展,我國也可在發展中將這一理論貫穿,作為指導。
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遵循“物極必反”的道理,經濟迅速增長的背后,帶來的或許就是不可逆的生態損失。小城鎮的發展應循序漸進,可通過中心城市的發展帶動周圍城鎮的發展,將先進的文化理念向農村傳播,在農村與城市的合作中,選擇循環經濟的產業,形成聚集效應與規模效應。
結束語
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日益提升,經濟應和環境協調發展。而小城鎮的規劃與發展也恰恰是為了城鄉居民有共同良好的生活條件與水平。在我國小城鎮的發展與規劃過程中,雖然存在著各種各樣比較棘手的問題,但是通過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大膽轉變過往的編制與思想,結合現代理念,不斷探索追求,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與規劃方案,小城鎮的發展定會朝預期的軌道運行。
參考文獻
[1]陳懷錄;賈睿;唐永偉.新型城鎮化理念下西北地區小城鎮規劃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3(5).
[2]張杰;沈喆瑩.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鎮規劃管理機制創新[J].規劃師,2013(3).
[3]梁潔;胡志華.小城鎮特色塑造和規劃應對——以江蘇省半城鎮規劃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