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危機越來越嚴重,生態環境治理形勢日益嚴峻,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態保護效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機制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針對我國生態環境現狀,提出了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機制的一些有效措施。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機制;環境危機
中圖分類號:X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7-145-01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乎民族未來和人民福祉的長遠大計。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國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戰略措施,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同時,也在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使得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但是,由于近些年經濟的發展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對于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構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機制,是一項重要任務,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生態環境現狀
(一)森林植被逐漸消失,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令人擔憂,雖然近些年國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戰略措施,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但是,局部有所改善,總體仍在惡化。一些地方政府對于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成為威脅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問題。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刻不容緩。據國內相關機構調查報道,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淡水資源受到威脅,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由于一些地區過度開發,導致森林植被逐漸消失,耕地的肥沃程度不斷下降,一些地區在工業生產中不注重環保,導致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了水源,同時,有害氣體及飄塵不僅污染了環境,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還嚴重破壞了土壤,妨礙了土壤的正常功能。有害氣體隨著大氣進入空氣中,產生酸雨腐蝕土壤,不僅影響原有的植物生長,會導致森林面積的銳減。城市防護林的減少,會導致空氣污染、城市沙塵暴日益嚴重。一些地方還將一些沒有進行處理的廢棄物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不僅污染了土壤,還污染了農作物,降低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進而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另外,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也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氣溫的升高以及溫室效應都影響著生態環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二)工業污染較為嚴重,生存環境遭到嚴重威脅
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及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日益加快,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自然界中的許多物種失去了原有的生態環境,許多物種已經滅絕或者走入滅絕的邊遠,然而,伴隨著一些物種的絕跡,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也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的不穩定性,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目前,許多城市的空氣質量都在下降,多數大城市里的空氣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日益惡化的化學污染威脅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和可吸入顆粒存在于空氣、土壤、水中,進而污染著植物,影響著動物的生存環境和人體的健康,那些有毒產品,有機化合物等,都集中存在于整個食物鏈中,導致土壤肥力減弱,威脅到人們的健康,嚴重者引起癌癥。城鎮化的無序擴大,是文明的新弊端,不僅破壞了自然環境,還會導致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影響到生存和發展。不僅人類生存的土地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由于過度開發,海洋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惡破壞,近些年,由于過度捕撈,海產品、漁業資源大面積縮減。沿海地區生存環境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機制的構建
(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構建生態系統監測體系
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機制,如: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生態恢復評估、生態脆弱區評估等,加大生態破壞案件的查處力度,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法制化管理體系之中。建立生態保護經濟政策體系,引導社會經濟發展轉到資源協調發展上來,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逐步轉變為注重環境建設與治理,與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掛鉤,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開發區域對保護區域、受益人群對受損人群等的利益補償機制。同時,還要加強科學研究,逐步完善生態系統監測網絡,構建生態系統監測體系,并對重點生態系統和敏感區開展時時監測,建立生態狀況監控系統以及生態監測和預警網絡,在此基礎上,評價生態環境質量,建立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系統,提高生態系統監測能力。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
在新的時期里,為了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我們要充分利用市場,不斷拓展生態保護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投入,不僅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及社會團體參與生態保護和建設,確保投入與產出的合理性,保護生態效益,建立健全生態審計制度,實現生態治理工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同時,還要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倡導生態文明,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努力營造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從我做起的的輿論氛圍,進一步弘揚環境文化,維護國家環境與發展權益,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治理機制,獎罰問責機制。把住環境質量關,嚴厲打擊各種環境違法企業,下大力氣解決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突出問題,最大限度減少生態環境損害,促進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做好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顧華詳.論哥本哈根協議的法律價值——兼論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法律措施的完善[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2]任志宏,趙細康.公共治理新模式與環境治理方式的創新[J].學術研究,2006(9).
[3]楊通進.生態公民:生態文明的主體基礎[J].光明日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