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陶藝是當代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它對美術教育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陶藝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在中國歷代工藝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追求也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陶藝是我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標簽,本文通過對陶藝在當代教育中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論述陶藝對當代美術教育的在重要作用和影響,以期對當代美術教育的不斷革新提供方向,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陶藝開拓思維,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
關鍵詞:陶藝;美術教育;意義;作用
陶瓷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文化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重要。陶瓷文化源于中國,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陶瓷藝術作為中國文化的標簽傳遍世界,俄日人類歷史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教育作為傳承陶瓷藝術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視,因為教育,陶藝才得以代代相傳。陶藝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提高人們思想道德水平、個人素養以及樹立個性、陶冶情操的功能。
一、我國陶藝美術教育分析
(一)我國美術教育現狀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素質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專業知識和課本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綜合素質培養的需求,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學科,本身就扛著素質教育的大旗,肩負著當代教育藝術培養的重任,社會的發展給美術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帶來更多的挑戰。
美術教育在19世紀初被逐漸列入中小學課表中,隨著時代的變遷,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到上世紀20年代美術教育被學校用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之重要課程。雖然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但是目前應試教育的枷鎖還沒有完全解除,很多學校仍然不重視美術教育,甚至把美術課程替換為其他課程,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素質教育嚴重缺乏。日本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制作物品的知識技能和深思熟慮的考察能力,雖然日本美術教育受中國的影響較深,但其獨特之處是注重學生內在的高雅情懷。我國美術教育只有立足于民族之本,學習國外的美術教育先進理念,不斷探索和完善,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方能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藝術教育體系。
(二)當代陶藝教育探究
隨著人們對陶瓷藝術的需求不斷變高,傳統的陶藝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陶藝發展的趨勢,陶藝教育應該順應要求進行改革,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建立規范的教學體制。我國的陶瓷教育最早是以學校方式進行的,在四十年代出現了陶藝高等教育,得到了當時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先生的大力支持,他對美術教育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和重視,在陶藝教育方面貢獻突出,聯合一大批陶藝學者和教授,傳道授業解惑,為我國陶藝教育的建立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陶藝教育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的陶藝又經歷了五六十年代的封閉、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帶來的新發展,時至今日,我國已經成立了大量美術學院,雖然我國陶藝教育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發展已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始終沒有突破性的發展,陶藝教育仍然以技術教育為主,缺乏創造性和獨立性。廣大的陶藝學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味,在教學中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并擺脫陳舊的教育模式,借鑒西方經驗等,是當代陶藝教育面臨的難題。
二、現代陶藝在我國當代美術教育中的作用
現代陶藝是以陶瓷材料為主而創作出的審美性綜合藝術品,是一種表達現代人們的感情、心理、品味和個性的作品形式。現代社會,人們的內心世界越來越豐富,相比于言語的表達,人們有時更傾向于把心理活動傾瀉于藝術品的創作上,陶藝就是其中一種寄托,它用隱喻、象征等手法將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視覺化,直觀得表達出人們的感情。
首先,由于陶藝的開放性,陶藝在古代發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和控制,在制作、配方等過程都有專人嚴格把控,私人不允許制作,從而制約了陶藝對于個性的表達。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社會進步帶給人們開放的思想觀念,人們再也沒必要像過去那樣封閉自首,不敢表達。
其次,我國的傳統陶瓷文化十分豐富,陶瓷的創作既是個人思想的表達,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國的英文名字是“CHINA”,在英語中是瓷器的意思,可見,瓷器在中國和世界的地位,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產物,是代表國家的文化符號。
最后,陶瓷創作可以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無論是專業陶藝學生或是業余的,陶瓷創作都可以激發其想象力,培養其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也有利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創新能力培養。陶泥的可塑性很強,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歡的造型和裝飾,燒成的偶然性和豐富性會帶給他們無限的遐想。
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陶藝的特性,需要教師和學生默契配合,將美術基礎教育和陶藝教育相結合,進行更多的實踐。例如,在素描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把寫生的花瓶素描出來,然后講解花瓶的結構,讓學生對其物理構成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再讓學生進行陶瓷捏制,根據每個學生的表達方式不同分別進行指導,讓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創作出富有個性特色的作品。
學生的創作水平和生活環境以及知識累積有很大的關系,中國的應試教育限制了中國學生很多發展的可能,學生創造力低,家庭教育的的不足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陶藝教育應該從小做起,從小開始培養學生陶藝方面的素養和感知,給予他們更多的接觸世界,體驗社會的機會,例如,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旅游,學校也可以多組織學生郊游和聯誼,發現和感知自然界的美以及這個多彩世界的故事,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激發創作的靈感和熱情。
三、結語
社會的進步,教育改革為陶藝教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人們對于陶藝教育的關注越來越高,陶藝教育的發展也越來越正規化。雖然我國當代的陶藝教育還面臨很多問題,受應試教育的長久影響,加之家長和教師思想觀念沒有跟上社會進步的速度,我國當代陶藝教學的普及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從改變整個社會的思想觀念做起,讓全社會對陶藝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真正意識到陶藝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相信我國陶藝教育一定能走出一條光明之路。
【參考文獻】
[1]曹明亮.論當代中國陶瓷藝術教育[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
[2]白名.世界現代陶藝概覽[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王萌(1973-4),男,漢族,河南鄭州人,助教,研究方向:陶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