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鑫

摘要:目的: 探討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SSP)對我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間收治的120例ALL患兒進行HLA-A、B、DRB1基因檢測,同時與120例健康新生兒臍帶血的HLA基因進行比較,探討兩組HLA基因分布頻率的差異。結果: ALL患兒的HLA-A*02、B*48、DRB1*15等位基因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而HLA-A*11、DRB1*07、DRB1*11等位基因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HLA-A*02、B*48、DRB1*15等位基因對ALL患兒具有遺傳易感作用,而HLA-A*11、DRB1*07、DRB1*11等位基因對ALL患兒具有遺傳拮抗作用。
關鍵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HLA,相關性
ALL為兒童常見惡性腫瘤,在小兒白血病中約占到65%。ALL危害性大,患兒病死率高,故目前成為醫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白血病的產生與其他惡性腫瘤相似,其產生在于基因缺陷,基因缺陷可改變細胞的分化、增殖及衰亡。白血病的產生除與外界環境因素等存在密切關系以外,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患者對于白血病易感性與免疫功能不盡相同,存在高度多態性,與抗原呈遞及識別有關的HLA分子,可能是本病的重要遺傳因素[1-2]。如能找出ALL的HLA易感基因,對明確ALL致病基因與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取PCR/SSP分別檢測了120例ALL患兒及120例健康新生兒臍帶血的HLA-A、B、DRB1基因分型,旨在探討HLA基因多態性與小兒ALL的相關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9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確診的120例ALL患兒,所有患兒均參照FBA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1~14歲,平均(6.23±0.46)歲。健康對照組選取無血緣關系的120例健康新生兒臍帶血樣本。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采取微量全血快速DNA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計對DNA濃度與純度進行測量。將其置于-20℃冰箱中備用。
1.2.2 等位基因HLA-A、B、DRB1分型
采用PCR/SSP分型技術進行HLA-A、B、DRB1位點基因分型。
1.2.3 結果判定
DNA擴增產物于2%瓊脂糖凝膠內(含有5μl Gold-view)電泳,于凝膠成像儀上拍照,應用配套分析軟件判定HLA基因型別。
1.3 統計處理
兩組基因頻率比較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x2檢驗。相對危險度(RR)依據woolf公式計算。
2.結果
通過對ALL患兒及健康新生兒臍帶血的HLA-A、B、DRB1基因檢測,結果顯示,ALL患兒的A*02、B*48、DRB1*15等位基因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15.491、12.018、15.065,RR=5.804、7.057、8.694),而A*11、DRB1*07、DRB1*11等位基因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x2=12.075、6.260、7.855,RR=0.293、0.312、0.286)。具體見表1。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的HLA基因頻率
3.討論
HLA基因定位在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6p21.3,全長4000kb,是由一系列基因座組成,也是迄今為止所知的最復雜的人類遺傳系統。HLA基因多態性參與了多種疾病的產生及發展過程,HLA分子表達水平和腫瘤免疫關系密切。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HLA基因多態性與疾病相關性的研究,涉及的疾病多達數百種,白血病就是其中之一。盡管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晰,但多數認為其產生是環境及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HLA產物在人體內所有有核細胞表面幾乎均有表達,與免疫球蛋白及T細胞受體分子等共同參與到免疫識別與應答中。HLA基因多態性對個體免疫功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其決定了免疫系統是否能有效識別與清除發生畸變的細胞,是否能免疫耐受外源及自身改變的細胞。故由此來看,HLA可能在白細胞的產生及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但目前有關HLA基因多態性與ALL相關性的報道尚無統一結論,羅奇志[3]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HLA-B等位基因中,B58基因在ALL中的表型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值為0.0242,RR為7.4055。王曉靜[4]等通過對HLA-DRB1*15與兒童ALL關系的研究得出,ALL患兒的DRB1*15的抗原頻率與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40.12%、22.62%,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本研究結果則顯示,在HLA-A、B、DRB1等位基因中,ALL患兒的A*02、B*48、DRB1*15等位基因頻率明顯上升,提示其對小兒ALL患兒具有遺傳易感作用,是ALL發生的危險標志。而A*11、DRB1*07、DRB1*11等位基因頻率明顯下降,提示其對小兒ALL患兒具有遺傳拮抗作用,是ALL的保護性標志。研究結果與羅奇志有差異,而與王曉靜一致。分析研究結果差異的原因多是ALL作為一種多基因遺傳易感疾病,在存在多個易感位點情況下,不同位點于不同人群中存在不同優勢,因而產生和相同疾病相關的多樣性。
綜上所述,A*02、B*48、DRB1*15等位基因對小兒ALL患兒具有遺傳易感作用,而A*11、DRB1*07、DRB1*11等位基因對小兒ALL患兒具有遺傳拮抗作用。但考慮到HLA基因和ALL的相關性因民族、人種、地域等的差異而有不同,而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患兒,且樣本小,存在局限性。
參考文獻:
[1] 侯慧,劉建平.HLA基因多態性與白血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0,04(03):134-135.
[2] 劉楠,林曉娥,袁方,等.HLA-A/B/C/DRB1/DQB1基因多態性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關聯分析[J].軍事醫學,2013,37(08):574-577.
[3] 羅奇志,李立新,謝毓濱,等.湖南漢族白血病與HLA-A、B、DRB1基因的相關性研究[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06):1016-1018.
[4] 王曉靜,艾曉非,孫海燕,等.HLA-DRB1*15與162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發病的關系[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9,17(06):1507-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