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華雯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分析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情況變化。結果: 根據對比可知,護理后患者的相關心理指標變化情況明顯相對護理前有改善,表明醫院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各項心理狀況產生積極的效果;護理前和護理后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別為70%和90%,對比差異顯著,P<0.05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治療中,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護理干預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于首位,說明防治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不斷做好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已經成為了目前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1-3]。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變化迅速,患者很容易產生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這些都是導致直接死亡的主要因素[4]。本文主要分析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本組抽取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護理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分析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情況變化。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為40例,女性患者為20例,年齡最大為80歲,最小為50歲,平均年齡為65歲。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其中主要涉及到急性護理和吸氧護理等。急救護理: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需要立即送至重癥監護室進行全程觀察,并且嚴密監視患者體內各項生命體征,進而給予必要的心電監護進行輔助。護理人員需要時刻注意患者的心律變化和血壓變化的情況。另外,護理人員及時建立靜脈通道,使用留置針,保障患者靜脈通道的暢通,及時檢測患者的血清心肌酶CK以及血常規等相關的指標。吸氧護理:吸氧護理主要是針對出現急性肺水腫的患者,給予5-10L/min的較高流量吸氧,對于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需要給予2-5L/min的低流量吸氧。患者如果出現了呼吸困難的情況,就需要及時使用面罩采取吸氧措施,純氧吸入的時間一般小于半個小時,在2小時之后需要進行重復吸入。止痛: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瀕死感以及胸骨后產生的憋悶等感覺,需要使用適合的止痛藥對于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及時緩解。另外,還可以為患者使用適當數量的鎮靜劑等,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藥物對于患者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抗凝溶栓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300mg阿司匹林,或者是在100ml生理鹽水當中加入尿激酶100萬U靜脈滴注,使得溶栓藥物能夠在規定好的時間之內滴完。在實際的溶栓過程中也需要給予患者心電監護,并且在患者的床頭提前準備好吸引裝置等搶救設備,以防意外情況發生。
1.3判定標準
使用抑郁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來對于患者在護理前后的心理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對比可知,護理后患者的相關心理指標變化情況明顯相對護理前有改善,表明醫院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各項心理狀況產生積極的效果;護理前和護理后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別為70%和90%,對比差異顯著,P<0.05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變化情況對比
表2 患者護理前后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病癥具有發病迅速的特點,患者可能會出現胸痛以及胸悶等相關的癥狀,使得患者經常處在恐懼和緊張等的情緒當中。相關調查發現很多患者都會發生心衰合并抑郁癥的情況,因此,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經常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且和患者及時進行交流和溝通,不斷了解患者對于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特點使用針對性的護理措施[5-6]。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及時的健康教育培訓,使得患者了解相關疾病的知識以及預后的情況,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該疾病相關的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擺脫思想上的壓力,積極配合治療。
基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并發癥為心力衰竭,那么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需要預見心衰的發生。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不僅需要要求護理人員不但具備豐富的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的護理知識,還需要他們能夠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預見性,使得心肌梗死患者能夠及時轉危為安,將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降低病死率。除此之外,心肌梗死患者因為長期臥床等原因,導致其出現易便秘的情況,需要提醒患者在排便的時候不能用力過度,否則可能導致心率增快,進而導致心肌收縮程度增強,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引發心律失常的情況。因此,護理干預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能夠發揮顯著的積極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緊張心情,配合治療,提升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
本組抽取了60例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分析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情況變化;結果表明:根據對比可知,護理后患者的相關心理指標變化情況明顯相對護理前有改善,表明醫院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的各項心理狀況產生積極的效果;護理前和護理后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別為70%和90%,對比差異顯著,P<0.05為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治療中,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使用。
參考文獻:
[1]葛振嶸,姜述斌,帕爾哈提·吐爾遜,李嵐,李秀芬,馬駿,毛拉提,徐風燕,張保儉,祖麗比婭·艾薩.新活素聯合小劑量速尿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5,01:100-104.
[2]劉素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160例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5,09:230-231.
[3]王艷. 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在急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03:68-69.
[4]趙云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20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07:76-77.
[5]楊志遠,譚華清.新活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21:50-51+54.
[6]嵇先文,沈一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