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摘要: 目的: 探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在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預防顱內感染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接受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的患者35例,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其中17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護理,作為對照組,18例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進行臨床護理,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術后預后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觀察組患者的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患者的預后效果,對于降低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和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顱內血腫;微創;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顱內感染
腦出血是高血壓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且該病發展迅速,該病多伴有顱內血腫癥狀,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微創手術以其手術切口小,術后已恢復,安全性高等優勢,目前已在臨床上多個科室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1],但是臨床研究發現,患者接受顱內血腫微創手術后可能會出現顱內感染,嚴重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優質的臨床護理是提高臨床療效的前提條件[2],基于此,筆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進行了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預防顱內感染相關臨床護理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接受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的患者35例,年齡41~62歲,平均年齡58.3±2.2歲,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35例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其中17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護理,作為對照組,18例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進行臨床護理,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P>0.05,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臨床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干預進行臨床護理,即① 術前準備 使用紫外燈對患者的病房和手術室照射1h進行滅菌,患者病房內和手術室的床鋪使用消毒機節能型消毒,病房內的床頭柜、地面和護欄使用消毒液進行擦拭,禁止家屬進入,術前進行充分備皮[3],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治療的注意事項,消除術前的恐懼心理,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② 術中配合 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擺放適宜的手術體位,做好制定,檢查手術用器械無銹蝕、過期,以避免出現感染,手術過程中依據醫師的要求遞送相應的手術器械,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記錄血腫吸血顏色、抽吸血腫量和夾閉引流管時間[4];③ 術后引流管護理 依據患者血腫病變部位選擇適宜的位置放置引流管,同時定期對引流管的通暢程度進行檢測,防止出現引流管脫落、受壓,每天對患者的引流袋進行更換,更換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穿側點周圍紗布的干燥[5],一旦出現污染立即更換,每4h對患者的引流液性狀進行觀察,以了解患者顱內是否出現繼續出血,使用CT對患者血腫清除情況進行動態觀察,待患者血腫消失量>90%,可拔管,每3d換一次藥,觀察敷料是否干燥,針孔部位是否出現紅腫;④ 加強營養支持 術后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加強營養,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6];⑤ 合理使用抗生素 若患者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出現顱內感染,應及時采集患者的腦脊液,進行病原菌檢測,并根據患者的檢測結果,給予針對性抗感染治療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給藥,仔細觀察治療效果,如需換藥或停藥應及時告知臨床醫師。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護理。
1.2.2 臨床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術后預后情況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觀察指標,其中術后預后情況主要考察患者血腫清除率、再出血發生率和GCS評分[3]。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軟件包對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非等級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進行秩和檢驗,α=0.05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顱內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顱內感染發生率的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顱內感染發生率比較(n,%)
Χ2=12.706,P=0.000,P<0.01。
2.2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預后效果的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Z=-2.844,P=0.004,P<0.01。
3.討論
微創血腫清除術雖然具有手術切口小、術后易恢復的優點,但是由于術中需在顱內血腫部位使用尿激酶,臨床研究發現,該給藥過程是導致患者出現顱內感染的直接因素,決定著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顱內微創血腫清除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對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圍手術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術中、術后全方位臨床護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術前恐懼、焦慮的不良情緒,提高了治療依從性,通過良好的術中配合,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且在護理全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定期對患者的病房進行滅菌,從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術后出現顱內感染的幾率,提高了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效果[7]。本次臨床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通過全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有效的降低了因患者因素、醫院因素造成的顱內感染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預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預后效果,提高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的手術治療效果;同時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進一步說明了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通過術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改善了患者焦慮、恐懼不良情緒,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總之,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患者的預后效果,對于降低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和提高護理滿意度均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耿學芝.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預防顱內感染的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2):4224-4225.
[2] 潘臨英,劉慧玲.37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的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0):110
[3] 寧紅霞.8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24):160.
[4] 陳開琴. 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的護理體會[J]. 吉林醫學,2015,35(26):5941.
[5] 姚新華.腦出血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并發上消化道出血56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70.
[6] 劉旭,匡濤,雷琳等.天麻素注射液在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后的應用[J].傳統醫藥,2011,20(12):75.
[7]梁娟.微創血腫穿刺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預見性護理[ J] .全科護理, 2009(2):103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