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坤穎
摘要:攝影美學,是一個重要的藝術美學門類。它是在攝影學和美學研究的前提之下,所建設一種探究攝影藝術和審美美學的新型專業。攝影的優點與特征在于,它可以在確保審美的效果的基礎之上大批量的投產,在任何有需要的時刻,它都可以很輕易地被獲得。這種力量能夠帶來相對廣泛的影響,攝影有它背負著的相當關鍵的社會功能。
關鍵詞:攝影;美學;探討
一、前言
人們追逐美,熱愛美,創造美是來源于原始信仰本身,亦是一種人性的本質的表現。美學,可以說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之中,亦是所有人活動,發展的精華所在。在眾多的古老文明之中,都包含了人類渴望更多的美好。攝影這門藝術,作為基于審美創造出的活動而言,大量的攝影藝術作品,就是所有人對未來追求更好的生活的一種表現。
二、關于攝影美學的概念
美學,其基本定義有著較多的版本,不過,假如有人說美學就是一類反思哲學,那大部分人不會反駁。因此可以證明:美學并不是所謂的可以被教導的學科。沒有哪個人可以說究竟是哪種類、何種發展方向的才是最好的攝影藝術。因此也不能直接教育學生說,只有什么樣的構圖才是攝影家的構圖模式。盡管不能反對別人有這或那的看法,不過不能把這些看法都定義成美學的概念。
攝影,它是種造型藝術,不過和別的造型藝術有本質上的差異。它是靠光,影,線和色彩基調組合出來的。攝影師使用這種特殊語言構建攝影的美感產生。攝影,給了觀者一種形式上的美感,有非常充沛的內涵,還有足夠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并結合了紋理,節奏等等。所有的觀眾都可以從攝影藝術中,獲得特殊的美感,這與形式美感亦是息息相關的。
在實際的生活之中,美學不僅僅被許多的人,用各種方式濫用虐待,甚至有更多所謂的專家出現,絲毫不在意何為藝術、何為美,就把自己的迂論化成抽象理論之中,并且還自以為是,津津樂道。個人認為,中國的精神與藝術的編譯過程之中,過多的去參考西方國家的理論概念,甚至是偏向美學思想。身為攝影藝術的締造人,更是迫切的要有真正審美意識,理解反思的哲學。由于再厲害的美學專家的理論,就算現在看來已經是種體系,在實際工作人的眼中,不過就是把常識做了綜合而已。大多數的理論僅僅是為了構筑個人想法的類似框架的存在。
三、攝影構圖和光線與美學關聯
關于攝影的基礎,第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做好攝影構圖,其所有的特點可以擴展出審美特征。不能忘記的一點就是,現在稱之為攝影的,其構筑的行為準則和締造藝術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活動。也可以這么理解,那就是攝影的特性。攝影師在這些想法中,結合攝影構圖技巧,和繼承相似的創意的內容與模式。這實際上是一個過程再現的過程。
構圖,是攝影中相當繁復的工作,不單單是要有足夠的攝影技巧做鋪墊,足夠沖擊力的表現手法。在中國悠長的傳統中,傳統藝術在藝術歷史之中有一種說法是意匠。有這么一種藝術的說法,攝影師們能夠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藝術地位。工作的成功與否就是意匠成敗??梢哉f構圖是攝影的關鍵,提高攝影構圖技巧,獲得其中的藝術思想的重中之重。
攝影的光線變化,亦可以改變美學。光線,可以說是攝影的造型方式和手段。光和影的結合,出現的就是形體,在光線的作用之下,物體有了形與影,沒有光的的作用,什么東西也無法看到,這也沒有辦法做好攝影。所以,攝影藝術是依賴光線的存在。
光強度的范圍可以從明亮到黑暗,它普適于任何光源。好比是在萬里無云的天氣中,中午的太陽很烈,在沙塵暴天氣,是較暗的光線??梢哉f晚上是沒有光的。人工的光源程度,跟隨不同的瓦數的燈而改變。有攝影家認為,明亮的光線給觀眾構筑了鮮亮、活潑和嚴肅的視覺,昏暗的燈光下經常表達的是憂郁,安靜和保留的感覺。光線的不同,照片所示的是三種不同的類型:主題有對比,主題對比的范圍,彩色照片的顏色主題。照明強度越強,主題更明亮,對比度大,顏色的差異在強度大的照明光線中更明顯。
四、攝影美學擴展美學概念
攝影美學的發展擴展了美學的概念。攝影這門藝術,在其技術產生將近百年的時間里不斷發展進步,這是值得慶賀的。通過看,通過這種視覺感官來構建與欣賞美,這是種社會的意識形態,亦是映射生活的一種途徑。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使得在生活中就能做到審美,反映生活,由此形成一種特殊的物化形式。
攝影,涵蓋了人在認知體驗中的兩種不同認識,首先是在真理探索方面,這是自然世界的客觀展現和轉化。再來,就是對象評價客觀活動的價值,該類價值的評估,在攝影藝術中繽紛多彩,包含有審美評價,道德評估等等。攝影藝術,有著它特有的一種語言,富有特色的文明語言,這也是為了實現其追求美感的目標而出現的,尤其是對形式美的追求需要所做的,關鍵在于如何運用攝影藝術技巧,藝術語言的展現。
五、結語
通過以上詳細的分析和探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得知,攝影從發明該技術后的百年多的時間里,已在如今的社會中,發展了各種用途和角色。攝影,是種追求綜合展現事務美感的手段。在表達攝影者的心情之外,亦是平凡人接觸美的創造最簡單的手段之一。無論攝影技術怎樣更新,其中的攝影美學會不斷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趙旭晨,攝影美學分析[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18):190-192
[2]朱莉·阿代爾·金.數碼攝影[M].劉軍,劉淑梅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24):120-122
[3]趙繼勛,.攝影美學七問[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2(17):201-203
[4]海茨·封·比洛.數碼攝影基礎教程[M].王文慈譯.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71):3-6
作者單位:96630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