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和自動化類、制造類的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要求,結合作者多年來從事該門課程教學的經驗,在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的結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全新的整體設計。
關鍵詞 高職 液壓 氣動 課程 教學設計
由于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在各行業越來越普及,先進國家生產的工程機械、數控機床、自動生產線等90%以上都是采用的液壓傳動或氣壓傳動的。客觀上要求高職相關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液壓與氣動技術。因此《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被大多數的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和機電一體化專業列為核心課程。機械制造和數控等機械類專業也把它列為必修課程之一。如何讓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能掌握液壓與氣動技術的相關知識,形成液壓與氣動操作的安全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具備相應的液壓與氣動操作技能,是該課程教師和學生努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和自動化類、制造類的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要求,結合作者多年來從事該門課程教學的經驗,在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的結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全新的整體設計。
《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整體設計的內容包括設計依據、教學目標、學習資料、教學團隊、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的組織與方法、考核評價、教學反饋。
一、設計依據
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基干意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這些專業的《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液氣壓傳動的工作原理、液氣壓傳動的組成、液壓系統圖、職能符號、優缺點等; (2)液壓傳動基礎中液壓油的性質及選用,液體靜力學和動力學基礎;管路液體的壓力損失計算等; (3)具有液壓元件結構、原理、功用、拆裝、選用及控制維護能力; (4)具有氣壓元件結構、原理、功用、選用及控制維護能力; (5)具有液壓基本回路設計、連接、調試維護能力; (6)具有綜合設計和控制維護液壓基本回路能力; (7)具備對項目設計進行總結、整理、歸納的書面表達及口頭表達能力; (8)培養學生查閱手冊、檢索資料的能力。
2、能力目標:
(1)通過實物拆裝可以鍛煉學生的拆卸、裝配能力,掌握元件各個部件之間的裝配順序、定位要求,部件的加工間隙、加工精度等知識。 (2)具有檢測,調試,維護常見機械設備液壓系統的能力; (3)具有設計一般復雜程度的液壓系統的綜合能力; (4)參與診斷并排除工程機械常見的液壓氣壓故障的初步能力。
3、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習慣思維中解脫出來,引導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善于思考的學習方法,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3)使學生具備在專業方面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4)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與評定事物的能力。 (5)使學生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誠信的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6)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與創新設計意識。
三、學習資料
1、教材:
《液壓與氣動技術》(第四版)、鄒建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9
2、參考資料:
《液壓與氣壓傳動》,左健民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5
《液壓與氣動技術》(第三版),張宏友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2
3、拓展性學習材料:
《液壓工程手冊》 雷天覺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年
《實用液壓機械故障排除與修理大全》 陸望龍主編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
四、課程教學團隊
課程教學團隊由課程負責人、團隊成員和企業專家組成。
(1)課程負責人:
課程負責人應熟悉液壓與氣動控制技術。熟悉高職教育規律,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在本領域有一定影響,具備操作、維護、設計大型機床、大型工程機械控制設備的能力,具有高級職稱的“雙師”素質教師。
(2)教師專業背景與能力要求:
主講教師:機電技術專業或相關專業畢業,具備中級以上職稱,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5年以上。
兼職教師:機電一體化技術或相關專業畢業,在液壓或氣動相關行業工作5年以上,具備大型工程機械控制系統設備維護、設計能力。
(3)企業專家:
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行業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備操作、維護、設計大型機床、大型工程機械控制設備的能力,具備高級技師或技師職稱。
五、教學準備
1、教室:
多媒體教室(含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液壓與氣動仿真實訓室。
2、實訓條件:
液壓與氣動技術仿真實訓室配置(表1)。
六、教學單元(模塊)及內容(表2)
七、教學的組織與方法
1、直觀教學法。在課堂上盡量采用實物、圖片、動畫演示等方法,將復雜的原理用簡單的、感性的方法展現出來。
2、參與式教學、體驗式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行動學習,“在做中學”。 以實訓開始,先行后知的 “在做中學”,采用邊提問、邊實踐、邊講解及指導的方法, 在“學”中“做”。
3、討論交流法。課程教學中,經常將關鍵工業應用技術拿出與學生討論,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4、激勵教學法。實訓過程中,經常采用小組之間競賽的方法,競賽的結果記入考核成績。鼓勵團隊合作精神和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考核與評價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制定工學結合的課程學習階段的考核量化標準,按量化指標對過程和結果實施考核。課程總體上以理論考試成績占60%,學習活動過程占40%組成。在工作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對參與技能競賽并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應給予加分獎勵。
九、教學反饋
本課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反饋,從而了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盡快地找出原因,研究對策加以解決。
(1)課程組老師常規教學提問反饋;
(2)召開學生坐談會反饋;
(3)根據學生實訓結果反饋;
(4)問卷調查反饋。
由于《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整體設計是在對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的結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和自動化類、制造類的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要求提出的,考慮問題較為全面,并且非常切合實際,實施起來不僅方便而且可行。經過幾年的實施,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大部分學生達到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能掌握液壓與氣動技術的相關知識,形成液壓與氣動操作的安全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具備相應的液壓與氣動操作技能的目的。說明《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整體設計是可行的,能夠滿足《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教學要求,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鄒建華.液壓與氣動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2] 張宏友.液壓與氣動技術[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