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桂
摘要:目的:探討腦出血院前的急救措施及護理措施的重要意義。方法:目前腦血管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據衛生部系統對人群監測資料顯示,無論城市或農村,腦血管病在近年有著明顯前移的趨勢。城市居民腦血管發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而農村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初腦血管發病死亡列第三位,國內完成的7城,21省農村神經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城市腦血管發病率、死亡率和時點患病率分別在229/9萬、110/10萬和819/10萬;而農村地區分別為172/10萬、132/10萬和128/10萬。根據此數據估算,全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約200萬人;每年死于腦血管病約180萬人;而存活的患者(包括痊愈者)有500~700萬。對于腦出血患者,首先應給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測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給患者給予吸痰,必要時進行現場氣管插管以保護氣道,適當給患者控制血壓,對于呼吸衰竭患者,運用球囊來輔助病人呼吸,心跳驟停者,醫護人員應立即施行新腦復蘇方案。結果:經過急救,腦出血的死亡率明顯低于未經院前搶救的概率。結論:腦出血院前搶救已成急診醫療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搶救病人的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急診;腦出血;院前急救;探討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最大的“敵人”,發病率逐漸上升,腦出血發病迅猛、進展速度快、死亡率和致殘率相對較高。據統計,在存活的腦出血患者中,約有四分之二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的患者,其中重度癱患者約占30%。從2014年2月—2015年12約我科已收治腦出血患者78例,大多由于情緒過于激動、費勁用力過猛,導致的突然發病,早期患者死亡率極高,約有多半數病人于發病數日內死亡,幸存者則會殘留各種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給家人帶來很沉重的精神與經濟負擔。腦出血患者,我們為患者進行了院前急救和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據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科室已收治腦出血患者78例,其中年齡在50歲~80歲,其中男性為48例,女性為30例,出血量均在7~20ml,據患者年齡、性別、及出血量、意識障礙程度等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未經任何處理直接由家屬送入院,部分經院前急救入院。院前急救主要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給患者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充分給予患者吸氧,控制患者血壓升高以及降低顱內壓等護理工作。患者入院后,給患者進行CT掃描檢查,以清楚患者的出血量,再進行必要的護理。
1.3急救措施:準備急救物品以及搶救器材,到達現場,首先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工作,給病人測血壓、查看患者的瞳孔意識變化。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迅速做出準確判斷,及時采取急救措施。病人入院前,有關護理人員先給患者進行呼吸道清理,將患者頭偏向一側,讓患者呼吸道保持通暢,以防異物倒吸引起窒息,用20%的甘露醇給予患者顱內降壓,慎重控制患者血壓,(對于2級以上高血壓患者,給予舌下含服尼群地平)。腦出血病人可因體位的改變導致患者出現顱內出血現象(顱內出血應包括腦出血吧?),會引起心血管的壓迫與心臟驟停,因此,要保護病人頭部,以避免頭部的活動而引起出血量的增大。必要時給予患者吸痰工作,有義齒的患者,應將義齒去除以交給患者家屬進行保管。
2護理措施:
2.1病情觀察
2.1.1在將病人轉運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況以及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有意識障礙加重、頭痛劇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壓升高、呼吸脈搏慢等現象,即有再次出血或腦疝的可能,護理人員(去掉這四字好些)應及時通知醫生,做好降顱壓、止血等搶救工作。如突然失語、肢體癱瘓程度加重、意識障礙加深等,可能有新的栓塞形成,應及時處理。
2.1.2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再轉運過程中,我們的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家屬做好相應的溝通工作,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要實行病情的告知情況,并讓患者家屬進行病危通知單的簽字。
2.1.3路途過程中,120急救人員應迅速與醫院急診科進行聯系,并告知患者病情狀況,通知相關科室以及GT室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建立綠色通道,以保持綠色通道的通暢,將病人拉入醫院后,急診護士先對病人的病情進行檢查評估,然后通知大夫前來醫診,給病人建立病歷資料,搶救經過、以及病情發展情況,以為了向下一班的交接工作交代清楚,也利于進一步對患者的搶救工作。
2.2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休息。 腦出血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在發病24~48小時內避免搬動病人,給患者取側臥位,頭部稍抬高。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絕對臥床4周,限制探視,所有護理操作應做到輕柔,并給患者頭置冰袋,以防繼續腦出血。(2)病情危重患者,24~48小時內禁食,48小時給予鼻飼流質。對于神志清醒而吞咽困難者,應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給予低脂、低鹽飲食。(3)避免患者情緒激動,保持患者大小便通暢。
2.3輸液護理
操作要點根據醫囑,核對患者,向患者進行解釋。護士洗手、戴口罩,檢查輸液器是否在有效期內,外包裝有無破損;打開輸液器,關閉調節器,再次查對,并兩人一起核對。進行靜脈穿刺,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穿刺見回血再將針頭平入少許,固定針柄,如輸液通暢,即可用輸液貼固定。調節滴速,一般來說,成人為40~60滴/分,兒童為20~40/分。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再次進行查對,并向患者家屬交代注意事項。在輸液過程中應定時巡視,隨時觀察患者反應及輸液情況。
2.4輸液注意事項
2.4.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并發癥;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4.2對于需要長期輸液的患者應注意保護靜脈,合理使用。
2.4.3根據病情、用藥原則、藥物性質,有計劃地安排藥物輸液的順序。
2.4.4輸液前必須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的空氣,以預防空氣栓塞。
2.4.5防止交叉感染,應做到“一人一巾一帶”,即每人一塊治療巾和一條止血帶。
3結果
78例腦出血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精心治療中,病情恢復良好,有38例患者已完全恢復復出院,18例輕微性一側肢體癱瘓,10例重型癱瘓者,8例有失語現象,4例因治療無效而死亡。
4討論
據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腦出血死亡率為128.12/10萬,農村為148.48/10萬。依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結果,我國2010年死于腦出血的城鎮居民為88.8萬人,農村居民為108.8萬人。從總體來看農村地區腦出血死亡要高于城市地區,而男性要高于女性的發病率。對于腦出血的發病,多以高血壓、高血糖等病因引起的出血,由于血壓驟然的上升導致動脈管破裂,根據調查分析得出,腦出血目前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突發病,起病急,病情嚴重,恢復相當慢。積極的院前急救是搶救病人的最關鍵。院前急救是指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內可以趕到現場進行搶救的緊急醫療救治組織,對搶救突發性疾病的患者生命安全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初步對患者的急救、轉送至醫院途中的監護及入院后治療前的急救。經研究表明,院前急救是最能顯著改善腦出血患者病變的最有效的科學辦法,為搶救患者生命安全爭取更多的時機,院前急救是最能夠提高腦出血患者的搶救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的一項急救工作。所以我們更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緒桂賢,王炳蓮.急性腦出血患者院前急救護理程序模式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9):19-20.DOI:
[2]張輝.腦出血患者在急診內科急救處理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36):46-46,47.DOI:
[3]王秀玲.急診腦出血的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農村衛生,2015,(6):95-95,96.
[4] 6646例院前急救與轉運患者的疾病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5,8(20):1689-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