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學倉
摘要:當前農村初中在校學生人數逐漸減少,進行小班化教學勢在必行,因此采取多種途徑提高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有效性
近幾年來,隨著人口的自然減少,在校學生的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由于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速,農村常住人口數量明顯減少,尤其是農村青壯年有一大部分進城務工,為給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他們的子女也相繼進入城里學校借讀。這樣造成了農村學校生源嚴重不足,農村初中自然實行了小班化教學,對于大班教學已經習慣的教師們感到非常的不適應,致使教學效率不斷下降,嚴重的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根據我縣的學校實際狀況,筆者多次深入學校進行調研,對于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小班化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師思想,實行小組建制
對于教師而言,大班上課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大部分教師上課喜歡以講為主,課堂學生人數越多,感覺課堂氣氛越濃,講起來越帶勁,即使有個別同學沒有認真聽講,也不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情緒。隨著班級學生人數的減少,教師們感覺到上課沒意思了,認為就面對這么幾個同學講,自己的知識傳授會大打折扣,因此也產生了厭教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多次組織農村中學教師進行培訓,剖析了日本、歐洲等國家小班化教學的成功經驗,使教師們從理論上認識到小班化教學由于學生人數少,教師關注度高、學生參與度高等優勢。為使小班教學保持永久的活力,我們將學習到的山東杜郎口、昌樂二中等地的先進教學經驗進行整理優化,在我縣所有初中實行了小組教學模式。具體做法:
1.合理分組,優化組合。我縣大部分農村中學班級學生人數定在30人左右,根據男女比例適中,學生智力、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差異分成5-6組,每6人為一大組,設組長一名,大組內分3個小組,每2個人為一小組,即1名學優生和1名學困生組成師友互助組。
2.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上教師要真正將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導學,即制定詳細的學習目標,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嚴密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監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查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形成改進方案。在整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班內的每一個同學,特別是學困生,課后教師要將本節課學生學習情況形成書面資料,并及時反饋給每一個同學,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糾正。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入獎勵機制,形成競爭氛圍。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評價方案,通過各種方式獎勵優秀大組和優秀小組。即讓班內大組之間形成競爭,大組內小組之間形成競爭。將小組內的2個學生看出一個整體,獎勵時不再拆分,形成師幫友,友促師的學習氛圍。
二、搭建交流平臺,拓展研討空間
由于農村中學學生人數的減少,即使進行了小班化編制,班級數量仍然很少,大部分學校一個年級只有2-4個班,造成一個年級教同一學科的教師人數也就是1-2名。,由于不同年級教學內容的不同,校內基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拓展了我縣教師的教研空間。具體做法:
1.成立教學區。將我縣25所初中按地理位置分成了五大教學區,即東片教學區、北片教學區、西片教學區、南片教學區、縣直教學區。每個教學區定期開展教學互動和校本教研活動,活動形式多種多樣。以區片教學互動為例:活動時間半天,參加人員為本區片全體本學科教師,活動內容為上兩節示范課,然后講課教師進行反思,其他教師進行交流。
2.建立學科教研QQ群。為每一個學科建立一個“XX學科教師之家”QQ群,確定2名優秀教師擔任管理員,定期開展專題研討,不定期進行問題討論,平時教師只要有問題就可以立即上網討論,大大拓展了教師研討空間。
三、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我縣小班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縣經歷了從教案到導學案的推進過程,課堂的靈活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沉悶已久的課堂煥然一新。一張導學案貫穿于課堂始終,導學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目前發現我們有的導學案設計非常缺乏科學性、引領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拓展性,將導學案設計成填空題、習題集,造成學生導學案一發下來就照抄書本,根本起不到導學的作用,反而使課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具體做法:
1.精心設計自主預習,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自主預習完成的好,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同時減輕課業負擔,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自主預習中的問題設計應有深度、有層次,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使優等生能從導學案的設計張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困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自主預習中的習題設計應以問答題為主,有側重點,以引導學生看書、啟發學生思考。同時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是整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學過程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能否能有效獲得相關知識和能力。因此我們要充分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可變性,將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板塊,確定每個板塊需要達成的目標高度,燃耗在預設每個板塊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考慮每種情況的處理方法。
3.精選設計當堂訓練,鞏固學習的學習成果。當堂訓練是本節課檢驗學生是否有效學習的一把標尺,因此設計時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加強基礎知識,突出重難點。題目要盡量精煉,具有代表性,能顧以點帶面;注意習題的層次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注意控制習題的量,必須保證本節課內完成,這樣便于學生及時消化、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以便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總之,小班化教學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同時也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我們只有找到提高小班化教學有效性的切入點,我們定能收獲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
作者簡介:
妞學倉,河北省唐山市灤縣教育局初中教研室副主任,化學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