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菊
摘要:社區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推動城市安定和諧的重要力量。本文就當前社區文化建設的困境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城市社區;文化建設; 亞文化; 民俗差異
一、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城市功能的一個重要載體。社區文化則是在社區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涵蓋道德準則、行為模式、生活環境等的一種文化生態,影響著社區內的居民、企業及其他社會有機體的生活方式。從文化種類上講,社區文化是一種區域性文化,一種亞文化,有學者這樣論述,“它既是社區生活的一部分, 又是整個社區生活的寫照與反映。相對社會文化而言, 城市社區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的亞文化, 通過不同的層面來反映社會文化的內容。”(查志強,2001.)而從文化功能上講,社區文化又涵蓋了教育、衛生、宣傳、法治、食品安全、娛樂、思想政治等多種功能,能夠在不同方面上對居民起到文化約束、培育和熏陶的作用。
城市是我國經濟社會的主要構成體,而社區又是城市的主要構成體。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人民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了,參與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始興于前幾年并迅速風靡全國的廣場舞,就從側面反映出人民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和熱情。而社區作為居民生活的重要載體,在引導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發揮文化的引導和凝聚作用,能夠提升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社區正能量釋放,減少和消弭群眾生產生活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二、當前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 文化建設目標定位偏頗,忽視了對居民文化需求的發掘
要做好社區文化建設工作,首要點在于明確社區文化建設的真正目標是什么,無病呻吟、南轅北轍都是不對的。然而,在實際情況中,許多社區在文化建設上都存在目標定位偏頗的問題。一些社區在文化建設上過于依賴行政指導和干預,自主性差,文化建設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花瓶擺設,沒有實實在在地讓社區居民享受到益處。一些社區在文化選題上,不注重對居民文化需求的發掘,一味搞閉門造車,脫離群眾生活實際,居民不買賬,節目遇冷。一些社區在文宣人員的任免上,采取行政指定的方式,導致文宣人員缺乏群眾基礎,在實際組織工作中遭遇抵制。
2 .對文化的理解比較膚淺,社區文化建設總在小范圍兜圈子
文化是個外延很廣的概念,事實上迄今為止都難以對文化給予嚴苛、精準的定義。文化可以涵蓋一切人類的生產活動,也能夠包容自然、地理等科學內容。就功能對象而言,文化所對的正是身處其中的人,是人在時間和世代的累積過程中逐步沉淀、累積形成的一種非實體的,能夠作用于人和人類生活的精神產品。文化如此豐富博大的包容性,卻在社區的文化建設中被壓縮殆盡,一提起社區文化建設仿佛只剩下晚會、小品相聲等,文化建設的范圍和內涵難以獲得豐富和拓展。這種對文化的狹隘解讀也使得文化建設難以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也就難以形成真正有影響力、能夠扎下根的社區文化。
3. 忽視了社區間的文化差異,樣板戲現象比較嚴重
社區是人的集合,不可避免地要帶上所集合的人的習性、特征。不同的人,由于其家庭背景、民族習性、教育程度、工作環境、社區建設等不同,會有屬于自己的個人文化特征,而這種個人文化特征在群體的集合中由于共性就會形成群體文化,社區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群體文化,因此在進行社區文化建設時必須要考慮到不同社區之間的文化差異,來制定相應的文化建設策略。如外來務工人員聚集較多的社區、空巢老人較多的社區、城中村社區等,這些由于居住人群的特點不同,都帶有自己的社區群體特征,在文化建設時應著重注意。然而當前,不少基層政府、街道社區等在部署和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時,忽略了這一文化受眾的差異性,搞統一化,人為剝落了社區內隱含的受眾文化屬性,上下脫節。
4. 社區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挖潛,難以形成文化建設合力
現代城市社區,包含著多種功能實體,有居民住宅、有社區服務中心、有衛生服務中心、有商業圈、有的還有工廠企業。這種多元功能實體組成的社區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可以挖潛,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思想不重視、方法不到位,在社區資源的挖潛和整合中,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各種資源仍處于散亂分布、各自為戰的狀況。如有的社區超市或者商家賣場為了吸引顧客,或是門店開張,都會舉辦商業表演活動,這種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如何能夠借力這些企業資源,為社區文化建設添磚加瓦,考驗著每一位社區文化工作者的智慧。
三、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措施和建議
1. 切準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脈搏,合理定位社區文化建設目標
社區文化工作者在開展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時刻牢記社區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即是為了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社區文化。任何社區文化建設工作都必須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社區文化工作者應堅持群眾路線,認真調查搜集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從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開發和組織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文化活動。基層政府、社區也應充分尊重社區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從社區居民角度出發,減少行政干預,選任民意基礎強的居民擔任社區文化工作者,增強社區居民參與文化建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2. 豐富社區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拓寬社區文化活動的種類和形式
社區文化是多元的,生活、道德、教育、衛生、法治等都可以是社區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社區文化工作者在開展社區文化工作時,必須要注意到社區文化的多元化和豐富性,避免陷入過去那種狹隘、單一的文娛文化思維。正是認識到社區文化的多元性,社區文化工作者才能就不同的文化屬性和特點,開展不同類型的社區文化創建活動。如可以在社區內部通過建立快速食品檢測系統、開展食品安全宣傳、設立危害食品曝光臺等,大力弘揚和發展食品安全文化。在尊老敬老文化的培育上,也可以通過成立社區關懷組、定期上門體檢、組織老人文娛活動、對長期不回家看看的子女曝光等,推動社區形成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圍。
3. 注重社區文化受眾的屬性特點,推動社區文化“接地氣”
社區文化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注意各個地區的民俗差異、社區居民的文化差異等,在研究和總結社區的文化特點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文化建設活動,做到社區文化“接地氣”。如城中村社區流動性人口較多,外來務工人員占較大比例,且居民的文化素質和層次普遍不高,在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形式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貼近生活、注重情感關懷的活動和節目;而白領公寓中白領相對較多,居民的文化素質和層次普遍較高,在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形式選擇上,則應選擇一些潮流時尚、新鮮有趣的活動形式;在老人居多尤其是空巢老人居多的社區,則可以以地方戲劇、養生課堂等為形式,并發展養老文化。不同的地域也有相應的民俗差異,社區文化應體現這點。
4. 加強社區資源挖潛整合,為社區文化建設紆困提效
社區文化的建設并不是一人一方就能完成的,不是單純依靠政府機關和居委會就能奏效的,它需要社區全體單元,包括居民、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組織等都參與進來,甚至還需要城市乃至全社會的支持和奉獻。社區文化工作者在開展社區文化建設時,一是要摸清家底,對社區的資源情況予以調查搜集,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主動出擊,積極聯系社區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組織,爭取他們的配合和支持,保障社區文化建設需要的資金、場地、人員、物資等;三是要合理安排,科學調度社區資源,提高社區文化資源的使用效率。
四、結語
我國社區文化建設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亟需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社區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也能推動城市乃至經濟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助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馬進軍,王改俠.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困境探析[J].人民論壇.2014(08)
[2] 候麗鵬.淺談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城市社區文化建設[J].新聞研究導刊.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