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政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數學屬于難度較大的學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不少概念都有其當時的背景,脫離了背景來學數學,更會增加數學學習的難度,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就數學學習策略方法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教學目的;課堂教育;能力培養
一、明確教學目的,改進教學方法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鑒于初中數學學習的難度及其枯燥性,老師要盡可能想辦法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調動其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進步。首先,要向學生介紹數學應用領域的廣泛以及實用性,讓他們感覺到數學不是隨便學學就可以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我國數學領域的數學人才也有很多,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他們的故事,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2.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
意志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長,只有經歷過挫折的洗禮,經受住困難的考驗,才能逐漸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應當適當給學生安排一些有難度的題,使他們在獨立解決的過程中就增強自身的意志力,當然對于難度的把握,老師一定要掌握好,如果難度大了則會適得其反。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對于學生的認識不應只停留于表面,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將他們逐一分類,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使他們在努力達到要求的過程中進步并成長。
二、重視課堂教育,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其固有自身的優點,但其缺點已暴露無遺,所以需要對其不斷改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首先,要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打開思維,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習。其次,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另外,還要給學生討論的時間,自己解決不了的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促進問題的解決。
三、重視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一般只注重知識的傳遞,而不注重能力的培養,這就造成了學生紙上談兵的現象嚴重。現代教育應摒棄這些現象,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能夠獨立對現實做出客觀評價。
總之,數學的學習并不難,只要老師改進教學方法,學生樂于學習,就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學生、老師共同努力,在教學方法改進的過程中不斷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李衛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之探究[J].考試周刊,20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