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巖 王學梅

【摘 要】高等學校的專業認證以畢業生的培養質量為考核目標,從而引導專業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以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后備人才。本文著重探討了專業認證對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專業認證;教學改革;本科
0 引言
我國高等學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逐漸成為潮流,為高校提供了發展機遇和改革契機。為了順利通過專業認證的考核,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考慮社會上本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以學生為本,重新審視專業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后備人才。除了必要的學校政策引導以外,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主體仍然是教師。為了順利通過專業認證,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將改革措施落實到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本文著重探討專業認證對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思路和策略。
1 專業認證體系的考核指標和要求
為了提升我國高等學校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構建高等學校工程專業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教育部于2006年啟動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2011年,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頒布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中,規定了機械、電子信息等10大類工程專業的詳細認證標準。2013年,“華盛頓協議”成員國在韓國首爾接納我國為該協議簽約成員,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1]。
專業認證緊密圍繞專業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從多角度對培養質量就進行評價和考核。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包括7項指標,其內涵摘要如表1所示[2]。
在表1所列出的通用評價標準中,可以看出專業認證的評價體系從七個大的方面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考核,它關注的是全體學生是否都達到了培養方案中預定的畢業要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與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體系,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體系重在考核全體畢業生是否達到畢業要求,是為了找不足,而不是為了找亮點[3]。
2 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2.1 課程體系建設服務專業定位
課程體系應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服務。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從專業培養目標上來說,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重在培養掌握信號的獲取、傳輸與處理、電子技術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這一較大框架下,可以設置電子技術,通信工程,信號處理三個子類專業方向,以適應學生對專業方向的不同興趣。在高年級選修環節,設置子類專業方向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專業興趣選擇相應的課程,避免課業過重負擔,使學生在學習上的精力分配更有針對性。
2.2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理論課程教學質量
對于課程中難度較高的重要知識點,由于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不能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有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會因為理解不了知識難點而失去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而慕課、微課等新形式的授課方式可以很好的處理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性。如果將不好理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的形式供學生下載,那么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學生仍然可以在課后利用微課視頻反復自主學習。如何結合專業特色,利用微課這一現代化授課手段為專業發展服務,要求老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提示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理念上對微課資源傳播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把握好微課教學。
2.3 校企合作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通過校企合作,以完成項目為激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所需知識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沒有系統掌握項目所需知識的前提下,直接由項目引導,根據項目需求自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進而完成項目。這樣邊學習邊實踐的方式,更符合實際工作的需求。項目中需要的知識如果是課堂上學過的,則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后,會帶給學生獨特的巔峰體驗,大大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如果所需知識是課堂沒有學過的,則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鼓勵大四學生到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建立電子技術培訓基地,利用基地的設備和器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4 導師制引導學生的專業認知和專業熱情
大一新生一般來說尚未接觸專業課程,對專業的認知非常有限,尚未點燃起濃厚的專業興趣。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為例,在學習高等數學等重要課程時,如果不清楚這些課程和專業的聯系,學習時容易懈怠。沒有打好數學的底子,在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時會面臨很大障礙,個別學生甚至會轉專業轉學。所以,采用類似研究生培養中“導師制”的方式,由導師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熟悉專業方向,快速融入專業學習,根據興趣特點指定適合個人發展的大學學習計劃。此外,還可以通過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研究,提高實際科研能力。
3 結語
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是大學教育的根本所在。專業認證是高等學校的潮流和趨勢,使得專業培養質量的考核有據可循。以專業認證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高校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教師需要平衡科研和教學的精力分配,為培養合格的畢業生不斷改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籌)秘書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指南(2013版)[EB/OL].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22.
[2]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籌)秘書處.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EB/OL].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17.
[3]蔣宗禮.工程專業認證引導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1):1-5.
[責任編輯:湯靜]